聂华苓(1925-),美籍华裔女作家。湖北应山(现更名为广水)人。一九四八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一九四九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曾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台湾大学、东海大学副教授。一九六四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聂华苓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一九六七年和丈夫安格尔创办“国际写作计划”组织,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散文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其他作品《爱荷华札记》、《沈从文评传》、回忆录《三生三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
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却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
最早知道聂华苓,是因为“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这样的一个跨文化的国际交流,竟然是一个柔弱女子发起支撑的。 厚厚的一本书,图文并茂,沧桑的照片,细腻的文字,道出了一段段俱往矣的故事。 北伐,军阀混战,抗日,国共战争,绿岛,《自由中国》,台湾的一群自由主义知识分...
评分老武汉 后花楼、两仪街、辅义里……这些老武汉的地名,从书中一个个跳出来,撩拨着我的思维。在武汉生活了二十多年,这些个地名既陌生又带着点熟悉,后花楼就是花楼街吗?是啊,是啊,从小在六渡桥长大的爸爸说。辅义里,似乎在哪儿看见过这个牌子。英租界的兰陵街?这个我...
评分听说聂华苓很久,但未读过其文,这本自传性质的书,却可以领略作者的某一种人生。 那些照片切切打动了我,她命运悲惨却倔强的母亲,她高大又善解人意的丈夫,她的一对女儿……宛若每一个家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有悲欢,有流离,有挫折,有温情,作家所展示的,是一部个人...
评分三生三世,聂华苓讲的其实是她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故事、经历、情感、思想。从1925年一直写到1991年,然后安格尔倒下了,斯人已逝,她也就不愿回忆,不必回忆了。 三个人生阶段连起来又的确是生生世世的轮回,场景变换了,故事和回忆留下...
评分大陆,台湾,爱荷华,在这三个地方聂华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从青涩的孩提时代直至安生的晚年,生活给予这个人的际遇,绝非一本几百页的回忆录所能概括的。拥有过这世界至亲的亲情,至爱的爱情,至性的友情,人生得此,夫复何求。
2012年5月注(想读):昨天夜里睡不着的时候翻出一本09年第一期的《读书》,这里面有关于聂华苓的介绍。三生分别指向三个地域,或言三个时代:“我这辈子恍如三生三世——大陆、台湾、爱荷华。” 2015年6月补记:一年前看了相关影像资料,so disgusting,这书没看过,权当送给电影。
评分通篇波澜不惊,回忆录没有回忆录的样子。。。
评分看到当年李欧梵跟王晓蓝的结婚照,才后知后觉记起千丝万缕的联系。太奇妙了。书上蓝蓝的影像大都干净清瘦且灵动,俨然天生的舞蹈家。而李先生后来同李玉莹女士的良缘可以参见白先勇《树犹如此》中的《倾城之恋》一篇。言而总之,这些“脑袋很性感、身体很聪明”的精灵真讨人喜欢。
评分飘零半生 叶落他乡。中国男人不可不学的关于安格尔的两点====喜欢表达爱,擅于表达爱,前者是态度,后者是能力,能力不足,态度补之
评分名人的八卦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