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瑞和,广东梅县人,马来西亚国籍,1953年生。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马来西亚南方学院任教。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著有《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以及专题散文书《男人的育婴史》等。
杜甫本人并未踏足的五城,却成为一位唐史学者内心深处执著的理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赖瑞和先生以一颗赤子之心踏上杜甫诗中的土地,足迹所至已远不止五城,而是遍及全国,不仅圆了自己的梦,还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人情味十足的故事。杜甫有“诗史”之美誉,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作者赖瑞和先生文中的风土人情、生活细节,尤其是以一个海外华人的视角观察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大陆的社会图景、人生百态,亦可称史笔。
本书为彩图本。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这...
评分从上海一路旅行到达西安,捡了个闲暇的下午出门溜达。逛书店的时候不经意看到这本书。看标题以为是历史方面的书籍,还在奇怪为什么会被安置在游记的书架上,于是就拿起来随意翻了翻。恰巧翻到关于西安的那一篇就开始看起来。 决定买下来虽然多多少少是因为正好自己也旅...
评分看来这是我2010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了。台湾版(2001年)的副标题是“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因为作者很喜欢坐火车:)我好像很少看游记,读这本是冲着大陆版副标题中“唐史学者”去的,没想到书中虽然的确体现出作者的这一身份、也的确有时去某处遗迹寻踪,但着墨很少,而且...
评分2008年春拜长安归来,照片拍了上千张,游记却一直没有动笔 因为感触太深太多,反而不知所措 该如何开始叙述? 写文,怕无情可抒,更怕情不自禁 书不算薄,但对于一本记录了九次大陆之旅途径大半中国的游记来说又实在不算厚。 上午书送来,午睡前花半小时匆匆浏览一遍,立刻发...
评分拿到书,首先我想到的五座城池是巩县,扬州,洛阳,长安和成都,心想按这五城来追忆杜甫的一生应该差不多吧。但赖先生没这样写,因为书名源于杜甫的一首诗《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
少有的流水似的游记也能吸引人想要赶快读完 好多地方是去过的 却不知这么多有历史意义的可看之处。最羡慕作者可以如此自由随性的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敬佩其在遇见旅途中任何预期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当作不期而遇的美好。感受到了那淡淡的忧伤,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各个地方的旅游生态都有些过激的发展着,那些寂寞无人知晓的历史典故,现在再去看 指不定都已经被圈起来过度消费了。那一路遇上的车夫和司机,在二十年后充满戒备的今天,试问多少游客会那么毫无戒备的就那么跟他们去了。二十年前一切都还那么淳朴 安静,不知以后跟了这些足迹再去追寻这些历史的时候,还能不能找见那种遗世而独立的韵味。
评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大陆实景。学者的脚步,平易的表达。这一版有彩色照片。书尾九次旅程线路里程表格一目了然。
评分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才是旅行最好的打开方式。有了万卷书,才有了明确的旅行目标和收获感。可惜作者这么深厚的唐史知识,在书中的体现还是太少了,不够看。不过记录的90年代初的中国,也是再也没有了
评分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才是旅行最好的打开方式。有了万卷书,才有了明确的旅行目标和收获感。可惜作者这么深厚的唐史知识,在书中的体现还是太少了,不够看。不过记录的90年代初的中国,也是再也没有了
评分有点无聊。整本书就看到作者不断坐火车、坐汽车...和何伟的游记水平差的还是有点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