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八五年以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本书收录了冯骥才多年以来最经典的游记随笔,记录了冯骥才游历法国、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四国的见闻杂感,共分为四个部分:“英伦探幽·泛舟康河”、法兰西·邂逅缪斯、奥地利·聆听圆舞曲、俄罗斯·听普希金读诗。本书以文字表达和图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探访名人故居,走进博物馆,怀旧,带着文艺的浪漫。
评分霍沃思三姐妹、法国街头的吻、莫扎特、普希金、果戈理的画……不懂历史看世界也只是“看”而已
评分作为游记非常平庸,讲历史文化呢篇幅也不够说透说深入,只有俄罗斯作家的画作介绍还不错。其他三章倒还好,英国篇一股浓浓的公知气息,拿康有为故居对比牛津大学的建筑保护;说大英博物馆有全球各地的文物,而我们的博物馆“只看得到自己”;美术馆有各国游客,但是中国人很少;提到新疆甘肃的文物发掘“古人留在这块土地上的遗物再没人动过,被时光的尘埃轻轻蒙上,好像在等着西方的考古学家们来发掘”。行吧,不谈当时国力和民生了,就博物馆文物来说的话,是希望我们去别国侵略一下,抢两件来吗?大约是写在二十年前的缘故,现在应该没有市场了。
评分我需要用几辈子才能深入了解这个星球上的所有文化?
评分这种游记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对另一种文明的喜爱,如果说作者是初恋那我去游的话连初恋都不及了。描写奥地利的那段很精彩,到那段时我是听着音乐看着书的。因为地域原因另一种文化进不了我的生活,所以抱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欣赏。会发现世界多元而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