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 裴宜理 中国近代史 历史 社会学 秘密社会 社会和文化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12-22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生存无非是吃食和大棒,缺了吃食,便只有拿起大棒。
评分以生态学为切口解释农民的叛乱与革命问题,强调社会动力和社会结构。并把这种观察放在历时过程中去考察。更有意味之处在于裴宜理试图构述出一种凸显“现代行为中的传统因素”的叙事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启发了她以后的一种中国研究范式。(阶级与宗族发生冲突时,亲属关系常常是构成一些组织的主要基础)
评分生态学这幌子也太大了点儿,环境因素这个名头倒显得没有什么震撼力了。ccp在淮北建立统治时那么吃力,kmt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以及,讲的都是淮北的事儿,为什么要说华北???
评分正适合在当下生态史大热的时候读。作者能摒弃诸多理论的预设,以生态环境为切入,具体分析历史事实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稍有不足之处在于中共的一章未免太简单了,不具备十分的说服力。不过,还是最近读的一本相当不错的佳作啦!
评分生存无非是吃食和大棒,缺了吃食,便只有拿起大棒。
作者否定了农民生来就有叛乱本性的观点,从环境史的视角阐释了华北地方性暴力事件长期发生的原因——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与争夺。就地方性暴力事件向反政府叛乱事件的转变,作者侧重强调政府、军队等外来因素的冲击促使这一转变的形成……
评分流动的淮北 ——评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是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通过对1845至1945年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进行的一项研究。裴宜理借用生态学和环境学的视角试图阐明农民反抗行动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复杂...
评分这本书研究的不是华北而是淮北的Rebels [in North China],主要对象是淮北的捻军和红枪会,以及后来的共产党。作者要研究的问题是“造反者与革命者之间的关系”(前言),希望找出“一次造反与下一次造反之间的真正关系”,以理解中国农民的造反传统对共产党革命成功所起的作用...
评分首先,这本书的书名似乎不妥,本书的研究对象正是河南、安徽的淮北地区,“华北”范围太广,不如“淮北”来的贴切。而恰恰也正是这一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给整个河南、安徽带来的颇为不佳的名声,就是在同为打工的各地民工间也存有此种排斥感。 以上海为例,何以...
评分裴宜理教授在1978年后到南京大学历史系访学,相当于也拜入了蔡少卿老师的门下,蔡老师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秘密组织的权威,裴宜理的这本著作翻译过来也编入在蔡老师主编的那套丛书里。 书在当时是很不错的研究,裴宜理现在是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本人的研究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