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女,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9年获威廉·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8年获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先后执教于密歇根大学、阿里佐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1997年起,任教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并先后出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及亚洲研究学会主席。现任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主要著作有《华北的暴动与革命,1845—1945》(1980)、《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1993)、《安源:中国革命的发祥地》(2012),其中《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池子华
出版时间:2017-7
价格:5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9459
丛书系列:中国秘密社会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裴宜理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社会学 
  • 秘密社会 
  • 社会和文化史 
  • 近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枪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共产主义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本书研究的不是华北而是淮北的Rebels [in North China],主要对象是淮北的捻军和红枪会,以及后来的共产党。作者要研究的问题是“造反者与革命者之间的关系”(前言),希望找出“一次造反与下一次造反之间的真正关系”,以理解中国农民的造反传统对共产党革命成功所起的作用...  

评分

作者否定了农民生来就有叛乱本性的观点,从环境史的视角阐释了华北地方性暴力事件长期发生的原因——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与争夺。就地方性暴力事件向反政府叛乱事件的转变,作者侧重强调政府、军队等外来因素的冲击促使这一转变的形成……  

评分

这本书研究的不是华北而是淮北的Rebels [in North China],主要对象是淮北的捻军和红枪会,以及后来的共产党。作者要研究的问题是“造反者与革命者之间的关系”(前言),希望找出“一次造反与下一次造反之间的真正关系”,以理解中国农民的造反传统对共产党革命成功所起的作用...  

评分

这本1980年的博士论文以生态学作为解释框架,重点分析了淮北地区(跨越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的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实,比起许多用阶级斗争理论研究农民起义与秘密会社的著作更有说服力。气候和自然条件不仅影响生产方式,也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生存空间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从生态学角度入手,研究华北地区在社会、自然两个生态系统中的“秘密社会”(如红枪会、捻军)。并通过华北的系列个案研究,得出“农民叛乱的历史与现代革命的成功之间未必具有简单的、正面的关系的可能性。(p222)”这一结论。这一观点打破传统研究范式,为研究农民运动、农民革命带来新的切口。裴宜理试图构述出一种凸显“现代行为中的传统因素”的新研究角度,将历史更有延续性、更为深刻地贯穿起来。层层剖析,鞭辟入里。角度新,观点新,跨越广,加上对裴宜理的偏爱,9分。

评分

中共基于对地方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改善,在克服集体暴力的传统模式方面取得最后的成功

评分

中共基于对地方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改善,在克服集体暴力的传统模式方面取得最后的成功

评分

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使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出去劫夺是生存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由此带来的暴力对抗的进攻与防御的不同组合,防御方在受政府征税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对抗的基础,在有雄心的领导人下,可能成为一次造反行动。防御方被剥夺财产马上就转变成为掠夺方。长期的暴力对抗模式已经成为此区域人民的思维路径,使此区域成为中国农民起义最多的区域。书中对捻军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

评分

以生态学为切口解释农民的叛乱与革命问题,强调社会动力和社会结构。并把这种观察放在历时过程中去考察。更有意味之处在于裴宜理试图构述出一种凸显“现代行为中的传统因素”的叙事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启发了她以后的一种中国研究范式。(阶级与宗族发生冲突时,亲属关系常常是构成一些组织的主要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