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中国建筑学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 年,柏石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民国政府特聘柏石曼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系列三卷本、《中国建筑》等作品。
徐原:祖籍江苏南京江宁,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影展。2006年6月参与“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民间计划,自驾行走访了京、冀、鲁、晋、陕、川、渝诸省市,行程2 万里,拍摄了大量现存建筑的珍贵图片。
赵省伟: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西洋镜》系列等书。
本书共包括426张照片。288张照片由柏石曼和他雇佣的中国摄影师(40多张)拍摄于1906年至1909年间,涉及中国12个省。其中42处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余处为当代复建或曾经落架大修,至少有60处现已不存。2006年,徐原夫妇及其同仁循着大师足迹,秉着原地点、原角度复拍的原则,奔波7省,行程2万里,初步获得138张照片,算是“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这项民间计划的初步成果。
对建筑的知识其实并不了解,但书里大量晚清建筑的图片让人很是感慨 百年前的古老建筑,到现在留存的能有多少 感慨啊
评分 评分小时候当我背对着朝阳,走向坐落在西方的学校时,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我总是抄着近道,穿过田间小道那盛放的菜花,再经由大河沟旁一米宽的小道,跨过小桥,最终离开山头村的范围,进入另一个已记不清名字的村落。而就在小桥的边上,印象非常深的是,在那田垄间竖着一个石牌...
评分在看这本《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时,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林徽因,想起了她说过的那句话“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幸而真古董并未完全破坏殆尽,也幸而那些被破坏了至少还留下了一两张照片。 出于对中国建...
评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上映的电影、电视、表情包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街拍、美妆、网红也成了很多人对美的经验符号,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对于建筑的美便渐渐忽略,这本《西洋镜》正是为了唤醒大家对建筑的重新审美,那些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与历史的建筑,真的是一场艺...
无比珍贵,意外还有不少古建几乎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大量的宗教建筑很美,更美的是那些远眺和俯瞰,城镇与建筑完美地与山水相伴
评分黑白照片自有一番历史的余韵,相较之下,那些刷着极其耀目的朱红色油漆的大殿就显得有些面目可憎了。
评分太意外了 书店里没有拆封 看书名还以为是游记 没想到里面全是拍摄和印刷质量非常好的古建筑照片 有大量的当代原址拍摄 最重要的是 那些建筑真是太美了
评分还是挺失望的。摄影师还是执着于宗教建筑,对于民居之类的建筑着墨不多,足迹也局限于几个当时的大城市,所以看不到令我激动的照片。书是真的不错。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