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17岁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2岁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1967年9月29日在纽约去世。《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此外,她还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抵押出去的心》等。其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时代》杂志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隆重推荐图书
麦卡勒斯基金会唯一授权版本
美国天才女作家麦卡勒斯,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欧美文坛耀眼之星
从钱锺书到苏童,从21次获诺奖提名的作家格雷厄姆到心理学宗师荣格,从文艺青年到媒体巨星奥普拉,无一不为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所深深着迷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麦卡勒斯以她独特的手法写美国南方小镇,写八月漫长沉闷的下午,写午夜的咖啡馆里喝着冰啤酒、徘徊于孤独的人们,写黑人对于自由的隐忍与矛盾的苦痛,写那些期望改革的人疯狂、绝望却又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的决心……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
题外话: 许多同学质疑我写的东东言不及义,混乱不堪,一段又长又臭的文章下来,往往只摸了一个小说或者电影的边,有时压根摸都不摸。 这个评价我是接受的,我本来就言不及义,混乱不堪。 只是我通常不爱写影评、书评、乐评或者一切评论,在我而言,评论家都是不负责任的,学术...
评分有一天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想到,其实麦卡勒斯在书里所写的这种人生境况,就好像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的心灵模式。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就是著名的洞穴喻:世界是一个地下洞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是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
评分看见一个人绝对孤独地处在世上时,会使人最痛苦地被感动。由此可见,我们都具备对孤独感同身受的能力,并对那种孤独感怀抱同等的痛苦与珍惜的复杂情绪。 这世上以自身的孤独感动了众人的,大抵是卡夫卡与麦卡勒斯之流。静谧异常、深度苍白,将控诉处理得不动声色,...
评分无数在书店里被这个名字吸引,无数次把它拿在手里,或快或慢的翻上一遍,书是厚的,从那些断落的词句里我总是看不出它到底在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于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它. 直到终于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上上下下寻了个遍终于在一架架的旧书中间发现了一本崭新的.欣喜若狂的回到...
评分一个小镇上,哑巴与他的朋友共同生活,米克一家忙碌地生活,比夫经营着纽约咖啡馆,黑人大夫一边看病一边布道,人们的生活波澜不惊。一个粗壮的男人,杰克。布朗特闯入小镇,喝醉酒,整天疯言疯语,不知道在说什么。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变故,哑巴的朋友进了疯人院,他搬到米...
读了一半,无聊偏多。比起另一本,太平了。
评分一直以来,卡森都爱喝酒精饮料,尤其是热樱桃茶,里面的樱桃往往比茶更多。
评分我就说只有读完一整本书才知道它到底好不好看,最后的孤独和无助感才是最强烈,最震慑人心的。。。最爱辛格和米克,辛格自杀的那一小段话,反复看了几遍,内心也是和其他四个人一样不能接受,且伴随着无尽的伤感。。米克长大了,也是一件让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虽然翻译的确。。一言难尽。。
评分孤独是人的宿命,我们都想找到一面镜子。没有喧嚣,也没有交谈,每个人似乎都是形单影只。他们都在等着告诉对方此前从未讲过的事情,把自己想让他拥有的一切品质都赋予他。有人刚刚醒来,有人正要结束一个漫漫长夜,他们之间的互不信任让每个人都不由得产生一种疏离感。音乐、阅读、思考,在阳光下前行,在夜晚中自由。人生无休无止地流过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平静地等候早晨的太阳。
评分看完之后嗓子堵得慌,说不出来的难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