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 马克·罗斯科 艺术哲学 艺术史 罗斯科 随笔 艺术理论 美国
发表于2025-04-12
艺术何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马克·罗斯科,这位20世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身上,有着众多令后人“误解”与“不了解”的地方:他所描述的“黄金时代”究竟如何?他如何度过漫长的孤独与贫困?他的艺术道路与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他为何反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为何以割 腕的方式离开世界…本书将以罗斯科那充满灵动、哲思的文字,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些误解。
本书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的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诚探索,是我们理解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马克·罗斯科,1903年生于俄国,1913年随家人移居美国,1970年逝于纽约工作室。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世界重量级美术馆均为其举办过大型回顾展。他终生 坚持写作,主要著作有《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斯科的艺术哲学》《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等。
译者 艾蕾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主要著作有《灵性之维:圣水墨研究》(上海三联书店),译有《艺术何为: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弗兰西斯·培根访谈录: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撕扯》等。
其实罗斯柯有被误解吗?误解他的观众,大多是误解了整个现代艺术世界吧
评分看这本之前不久看了《亲爱的提奥》,于是就这两本其实并没太多共同点的书跟朋友聊过。对方说,梵高没有罗斯科有文化,我说未必,并不是学过哲学就叫有文化,梵高文学造诣很深。用哲学素养来碾压文学爱好者是一种老掉牙的狭隘。这本书有深度,有智性品味,值得一看,但不必居高临下。
评分文字真挚
评分怎样理解艺术间的相似呢?在罗斯科的画里,你能感受到诺瓦利斯的宗教情绪,《虔敬之歌》充满了对人类古老故乡的眷念。同样在罗斯科,也表现出对一种抽象的精神温暖的渴望。凝固得像血一样的色块渲染出的是母腹、子宫的世界,那是包裹生命最初形态的安稳之处,在那里人的内在生命丰满地生长。紫色、黑色的块面又将人拉入某种隐秘的维度,仿佛个体失去外在保护后会进入梦与宇宙的深处。罗斯科早期的象征世界,便消融在了后期的这种由情绪激发出的块面和色彩主导的创作中,他不再需要图形。于是可以理解,无论诗人还是画家,哪怕创作的途径不同,但他们对生命最基本的思考是一致的。而罗斯科对画的态度又与瓦莱里布朗肖巴塔耶同源,他同样认为,一旦画作完成,作品和画家的亲密关系就终结了,创作者与任何观者一样,在画作面前,他们都是局外人。
评分怎样理解艺术间的相似呢?在罗斯科的画里,你能感受到诺瓦利斯的宗教情绪,《虔敬之歌》充满了对人类古老故乡的眷念。同样在罗斯科,也表现出对一种抽象的精神温暖的渴望。凝固得像血一样的色块渲染出的是母腹、子宫的世界,那是包裹生命最初形态的安稳之处,在那里人的内在生命丰满地生长。紫色、黑色的块面又将人拉入某种隐秘的维度,仿佛个体失去外在保护后会进入梦与宇宙的深处。罗斯科早期的象征世界,便消融在了后期的这种由情绪激发出的块面和色彩主导的创作中,他不再需要图形。于是可以理解,无论诗人还是画家,哪怕创作的途径不同,但他们对生命最基本的思考是一致的。而罗斯科对画的态度又与瓦莱里布朗肖巴塔耶同源,他同样认为,一旦画作完成,作品和画家的亲密关系就终结了,创作者与任何观者一样,在画作面前,他们都是局外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艺术何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