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曙林
四月影会重要成员。
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
1976年开始摄影,师从狄源沧先生。
七十年代的作品:《先进生产者》。
八十年代的作品:《1980年的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学生》。
九十年代的作品:《矿区劳动者》《山区女孩二十年》。
2000年以后的作品:《气息》《两个女人》《云南风景》等。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像素》杂志“年度摄影家”称号。
2010年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
青春回不来,纯真依旧在
1980—1989,越久越清晰的影像记忆
...................
※编辑推荐※
☆ 一个有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孕育成长的时代,一群敏感神秘、不断变化的中学生,被任曙林用独特的凝视记录下来,瞬间成为永恒,平淡中见真实。
☆ 雨后操场上 的白色长裙、考试时与同桌交换的眼神、放学时的热闹和空荡的楼道……当青春不在了,还有照片可以印证。不管你在哪里、在何时度过你的青春,都会在这本摄影集里找到熟悉的记忆和曾经的纯真。
☆ 时隔五年,重版出来。更大开本,更多照片,更纯粹的呈现方式。
☆ 从编辑、设计、排版到印刷,追求每个细节尽善尽美,给《昨天的青春》一个摄影集应有的品质。
...................
※内容简介※
《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精选了任曙林在1980—1989年期间拍摄的170幅中学生照片。这十年间他进入中学校园,旁观中学生的课堂和课余生活,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情、关系,揣摩他们的心思,用温柔抒情的镜头语言记录下那一代人的青春。
书中前64页为任曙林的回忆文字,分享了他的青春故事:跟随恩师狄源沧学艺的点滴、与影友惺惺相惜的友情、拍摄中学生的动机、在校园内外与师生的交往……后224页为四色印刷的168张作品,和任曙林本人的珍贵旧照。
...................
※媒体推荐※
这二十多年间,还有哪位摄影家亦如任曙林,属意于校园,窥探少年人的身影与内心吗?我很希望这批照片能使近日辗转于考试之苦的中学生们看一眼,而在我辈眼中,永逝的八十年代,可能唯余这批照片能使我们蓦然遭遇从前的自己。
——陈丹青,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他的摄影的最为着力之处,也是摄影本身的最为有力之处,可能正好就在于这么一种耐看的平淡之中。
——顾铮,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
回忆的闸门一旦开启便很难关上。 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情人》的开篇那句话:“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是男人对女人最高的赞美,它当中蕴含着一种类似爱情却又...
评分收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想,作者到底拍了什么?又选了哪些放到这本集子里。毕竟我是八零末出生的,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活一无所知,所以这两个问题一直徘徊在我脑中。 读完作者的散记,第一张照片展现在我面前,我刹那间回忆起我的学生时光。 没错,在我读小学的时候,...
评分天涯推荐。一本摄影集,同时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感觉很奇妙,在80年代,校方会允许一个摄影记者进入校园,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而学生们作为被拍摄的对象,虽然可能开始比较戒备,但是留下来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轻松和随意,还有那个年代所独有的风华正茂,让人感动。
评分天涯推荐。一本摄影集,同时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感觉很奇妙,在80年代,校方会允许一个摄影记者进入校园,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而学生们作为被拍摄的对象,虽然可能开始比较戒备,但是留下来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轻松和随意,还有那个年代所独有的风华正茂,让人感动。
评分- 被這本書吸引, 很大原因是因為那封面. 不是嗎? 窗邊的女生, 樸素的衣著, 光暗的對比, 半截裙下的身體剪影。既有時代的氣息, 也有情慾的隱喻, 加上那書名, 很難按耐得住要據為己有。 - 那青葱的氣息, 樸素的校園生活, 在作者'抽離/客觀'的鏡頭下很有味道。作者用了五六年的時...
时间像快门一样慢,记忆深得像雨后操场上一汪汪浅水。军绿的衣裤和挎包,镶白边深蓝的运动服,浅蓝色的裙子,小碎花的衬衫和棉袄。教室里下棋联欢出版报,操场上赛会跳绳翻双杠。夕阳下的自行车棚和校门口,与空旷教室里的遥遥静坐一样无需对望。擦窗户时听见心跳,那时,花开。大历史深藏在背景之中,不需要出场。朝阳下不宜翻开,夕阳下更不忍翻开;午后不宜翻开,深夜更不敢翻开;少年不宜翻开,老年更无力翻开。一把照得出油腻的明晃晃的杀猪刀,一曲B小调雨后永不散场。
评分开本更大,照片更多,装帧印刷也都更有质感了。特别是开篇收录了六十多页任老师的回忆文字,挺真诚的。定价略高,但对得起这样的品质。看不出有和上一版本比较的必要。
评分学生最像学生的时代
评分旧版孔网已经200了,真恐怖。。。这样对比下来,装帧好到这种程度的这一版将来得多少钱了!!!另,那些是只在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颐和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里才见到过的有些简陋、单调却无比朴素、清澈的衣服、教室和学生,而那些惊涛骇浪的文化与政治在作者若隐若现的笔触间,在那些日后名震海内的名字最好的年纪里,竟会显得如此庸常与可笑。恰恰是在百年来的中国最好的时代和他们一生中最闲适悠长的年纪,正因如此,所以才会美得如此惊心动魄吧!
评分2016.11.3 排版不够好,有一张照片拍的是阴天一个穿裙子女孩的,人物就在正中,排版正好给了两页,一下从中间切割了。后面插入的自拍,画风转变太快,尤其那几张秀肌肉的。除了那几张少女馆风格的人像,其他的,只算是随拍了。最大的意义还是记录吧,在那个影像还未普及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