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戴维森
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牛场,母亲在她11岁时去世。于布里斯班求学后,去了悉尼,在那里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1975年来到爱丽丝泉,两年后,完成了2700公里的沙漠之旅。从此开始大量旅行,在伦敦、纽约和印度居住。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印度西北部与游牧民族一同迁徙,并书写他们的故事。现在墨尔本安家,但每年有几个月待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间。
“我要剥除所有的社会支撑,不要被保护,学着依赖大地,学会尘土飞扬地玩耍和响亮地放屁。”——本书作者
罗宾•戴维森,一位普通的澳大利亚女子,1975年,27岁的她,独自来到澳大利亚的爱丽丝泉,在那里学习骆驼的习性和喂养、训练它们的技巧,凭着那股对荒漠和自我探寻的渴望,两年后,罗宾接受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金支持,带着四匹骆驼、一只狗,踏上了穿越澳大利亚2700沙漠公里的旅程,这是一次澳洲内陆的探索发现之旅,也是一个女人单纯且充满激情地寻找自我内在和平的精神冒险。
在9个月的沙漠之行中,她接受了孤独、抛却了原本的社会枷锁,与喧嚣虚荣保持距离,和原住民、骆驼、泥沙、三齿稃和灌木待在一起,但她也狂躁、不安、恐惧、脆弱、骂脏话。日复一日的行走,远离人群的她开始体会到土地并不莽荒,而是驯服、丰富、温和、慷慨的,只要你知道如何看它,如何成为它的一部分。
旅行结束时,罗宾说:旅程很简单。它不比过马路、开车去海边,或者吃花生更危险,并且她认为,你允许自己有多强大,你就有多强大。
全球18国畅销35年不衰,一上市便获得首届旅行文学业内的“诺贝尔奖”: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本书已改编成电影《沙漠驼影》,获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由澳洲著名女星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扮演者)担任主角。
★它会跻身最好的探索旅行类图书之列。
——英国女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多丽丝•莱辛
★我会每年都读一遍这本书,只为提醒自己,这世界还有要行走的地方和去探索的内在领域。
——读者Andree Rose (1998.6.15)
★每一个年轻女孩的必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关于人类努力克服未知的恐惧,以及在一片美丽神秘的土地上达成更深层次的自我觉知。
——读者 Christine K. (2006.12.1)
★一本永不过时的书,这本书已经在我的书架上待了20年,它不仅是一次穿越澳洲腹地的旅行,更是一个女人深入自我的内在探索之旅。
——读者Joan K. (2009.8.22)
★作者进入景貌深处,探讨孤独的核心,同时也步步趋近自身棘手的精神状态,成就了一场多维度的内在冒险。
——《观察者报》
★这本书和作者本人一样古怪、散漫、才华横溢又倔得要命……戴维森女士是天生的作家,她的书感人至深。
——《每日电讯报》
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名迷住了,《我独自穿越沙漠,领悟了安全感和自由》。 封面上是一个穿着泥巴粗布裙子的金发女郎,没有看镜头,只是专心用一桶水喂她的骆驼。 骆驼看起来像是她身体的一部分,事实上,她看起来也像是风景的一部分。 一个人若想全然放弃自我,一个年轻的白人女人...
评分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名迷住了,《我独自穿越沙漠,领悟了安全感和自由》。 封面上是一个穿着泥巴粗布裙子的金发女郎,没有看镜头,只是专心用一桶水喂她的骆驼。 骆驼看起来像是她身体的一部分,事实上,她看起来也像是风景的一部分。 一个人若想全然放弃自我,一个年轻的白人女人...
评分NONO说:你哪都去不了,惯例听到这句话,嘴巴会立刻还回去.可是那次,当我送她上了船,一人在海上世界乱逛一人喝太阳啤喝到幸福又伤感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她说的对了.免费的沙漠不进,这绝对不是我,起码不是我心中认定的那个我. 人会在某种时刻,突然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然后被自己吓...
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记住两个字:骆驼。我不晓得为什么很难看,文字枯涩,曾经看过美国一个作家写的关于徒步的故事,一直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带给我的震撼也持续影响到现在。而这本书,没有可比较性,颠覆我对非洲的愿想
评分因为一个人无谓的探险,牺牲了多少野骆驼啊。这跟那些让她嗤之以鼻的“游客”有什么区别?
评分40年前独自穿越沙漠的女生也算是先驱吧,那时候的感悟对于当下的我还是有用吧。让自己全部融入大地,与自然融合,放下所有的社会负担,赤身裸体坦荡荡。
评分人品推荐!!榜样!!尤其给有勇气探知自我的姑娘!!
评分40年前独自穿越沙漠的女生也算是先驱吧,那时候的感悟对于当下的我还是有用吧。让自己全部融入大地,与自然融合,放下所有的社会负担,赤身裸体坦荡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