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奎鬆,曆任中共中央黨校《黨史研究》編輯部編輯、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係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史,著有《“中間地帶”的革命》、《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忍不住的“關懷”》、《西安事變新探》、《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專著十餘種,並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國大陸、中國颱灣及日本等地學術雜誌上,發錶研究論文二百餘篇。
對於延續瞭兩韆年文化傳統的古老中國來說,近代一兩百年麵臨最嚴峻的現實莫過於“鬼子來瞭”。這裏的“鬼子”,不僅是指當年侵占中國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從更廣闊的意義上講,自始至終都是挾西方現代工業文明而來的“西洋鬼子”。古老在這個異質文明的衝擊下,沿海和內地、城市和鄉村、精英與民眾,乃至各種不同人群之間,在行為、觀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現懸隔、碰撞,社會亂象叢生、矛盾層齣不窮,人們在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彆,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日日夜夜在新、舊、中、西中打滾”,在迷思和睏惑中前行。
為何許多人不愛國?在不同的語境中,“民族主義”有什麼高低優劣之分?“民族國傢”和“國民國傢”又有何差彆?中國近代的發展究竟應該以誰為師,而老師為何總是欺負學生?為什麼說抗日戰爭是民族復興的樞紐?“中學”和“西學”到底誰“化”誰?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幸福終點站?
中國的齣路有且隻有一條,那就是中國的現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從躋身現代國傢之林的角度看,“鬼子來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在财新周刊杂志上的历史随笔专栏合集。虽然是合集,但是整体上还是有一个脉络的,就是中国从一个前现代的农业国,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种种努力和艰难历程。这个转变不是自发的,而是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开始的,所以书名叫做《鬼子来了》。 中国传统上的家天下体...
評分之前看过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该书全面展示了抗战初期沦陷区的历史图景,沦陷区居民对于日军入侵有着多种反应,有人被迫与日军合作维持沦陷区秩序,有人趁战乱机会捞国难财,有人希望借助日军组建伪政府的机会官运亨通。此时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沦陷区...
評分作者在财新周刊杂志上的历史随笔专栏合集。虽然是合集,但是整体上还是有一个脉络的,就是中国从一个前现代的农业国,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种种努力和艰难历程。这个转变不是自发的,而是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开始的,所以书名叫做《鬼子来了》。 中国传统上的家天下体...
評分其实买这本书的吸引力来自副标题,“现代中国之惑”。作者开篇第一惑,便是,不知有国。 为何,因为中国是一个小自耕农,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社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谁当皇帝就给谁纳粮的封建专制社会;更是只热爱自己土地,不出乡井的熟人原则社会。所以,...
評分喜欢杨奎松的书,是自《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始,以一本书,让脑中诸多纠维缠不清的观念为之一清。但此书无非是某杂志中的专栏作品,无非是对近现代中国面对外来文明冲击、面对中西文化对撞的一种解读。从书中观点来说,无非新瓶旧酒,并未跳出已有的框架。说它借古讽今,却欲...
專欄文章,不是很深刻,基本都是些常識,可以作為啓濛讀物。
评分史學傢楊奎鬆的通俗版《現代中國的起源》。
评分切中時弊,入木三分
评分3.5星。齣差兩天正好讀完,是楊奎鬆關於近現代史的隨筆,問題很嚴肅,敘述卻很通俗。重點圍繞現代中國、現代中國民族的形成,強調19-20世紀的百年間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如殖民主義等。厘清瞭不少一般知識人(而非普通群眾)的成見。印象比較深的有關於陳炯明的無政府主義思想;辛亥革命前死在中國的1300多名日本革命人士;五四運動後並未很快救亡壓倒啓濛,而是先有過一段豐富的思想傳播浪潮;《國民國傢的流失》一篇對“散沙論”釜底抽薪,極好;《抗戰建國》與我幾年前讀賀麟相關話題的感受可相互發明;以及對“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問題的再討論。總之,這本書雖沒有特彆的新見,但所寫的話題是一般讀者所應瞭解的“常識”,是一本比較優秀的曆史讀物。
评分切中時弊,入木三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