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吴晓波 经济 商业 中国 经济学 社科文史 通俗易懂
发表于2024-11-21
浩荡两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吴晓波: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等。 其中《大败局》被评为 “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与“2007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及“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奖
让我们再温习一遍中国历代王朝,但是每个王朝是失败是惊人的相似,苛捐杂税,内乱,官商勾结导致民不聊生,经济及其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中央集权下的关注的中心,他们只关心统治,欲望最后让这个集权的社会终于灭亡。
评分一般 不如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评分让我们再温习一遍中国历代王朝,但是每个王朝是失败是惊人的相似,苛捐杂税,内乱,官商勾结导致民不聊生,经济及其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中央集权下的关注的中心,他们只关心统治,欲望最后让这个集权的社会终于灭亡。
评分一部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史的书。“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由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导致官商勾结与民争利的必然结果。阅读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历史教课书上概念的深意,比如“重农抑商”、“中央集权”、“闭关锁国”、“男耕女织”等等。本书算是在尝试回答“李约瑟之问”,而我认为作者的解释算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中央集权→国有专营→ 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在此逻辑下,商人通过获得特权而获利,再用利去贿赂以获得更多的特权,商人失去了扩大生产、不断创新的动力,“从研制更好的捕鼠器向获得捕鼠特权转变”。而紧密的官商关系,导致王朝更替、政令变迁都会让商人倾家荡产,商人追求享受而不再创新,生产力再难提高。中央集权国家将稳定作为最高追求,“闭关锁国”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中西差距不断加大,方有屈辱百年
评分意犹未尽
源链接地址 http://weiwuhui.com/4766.html 著名的商业史作家吴晓波,在继三十年、一百年之后,又出了这本两千年。看书名,两千年,一个极长的时间跨度,似乎应该比前两套书来得更为厚重。但事实上,这本两千年是三种书中最薄的一本:只有一册,而非上下两册。 作者的解释是...
评分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有一个谜:战国时,商品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城市人口比率已达15%左右,而到宋代,更达20%,可清代竟不足7%,直到上世纪50年代,城市人口才又恢复到14%左右。 历史总在进步,可过去的2000年,我们竟不进反退。面对后母戊鼎,有多少人能参透,它需要30...
评分商业提起“财经评论”这一近些年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报刊写作类型,吴晓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不仅是因为他常年来亮相于各类一线财经杂志,为自由市场经济鼓与呼,在财经界和普通民众中拥有一大批支持者,是如今举足轻重的公共知识分子、“青年领袖”,而且还因为他耗费了...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浩荡两千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