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波茲曼Neil Postman
波茲曼是美國最前線的社會評論家和教育、媒體理論學家。他曾就讀於紐約大學佛瑞當尼校區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過紐約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首創媒體生態學課程。他的想法平易近人使他在國際間頗富聲望,有其跟隨者。他也是一個具影響力及令人崇敬的教師,生而擁有無遠弗屆的智識。
波茲曼約有二十多本著作。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為《教育做為顛覆性活動》、《教育的終結》;童年方面為《童年的消逝》;語言方面為《瘋言蠢語》;新聞方面為《如何看電視》(與史蒂芬.鮑爾斯合著);關於科技對於文化衝擊相關著作為《科技奴隸》。《娛樂至死》始終都是波茲曼最受迴響與最為廣泛閱讀的一本書,迄今已有十多個外文譯本。逝世於二○○三年十月,享壽七十二歲。
譯者簡介:
蔡承志
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得獎者。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碩士,全職科普類書譯者。一九九四年起業餘投入翻譯,一九九九年轉任全職迄今,累計作品出版者近七十本。
相關作品包括《如何幫地球量體重》(貓頭鷹出版)、《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好奇號帶你上火星》、《無中生有的宇宙》、《時空旅行的夢想家:史蒂芬.霍金》、《一本就通:宇宙史》、《無限大的祕密》、《約翰.惠勒自傳》、《穿梭超時空》、《致命伊波拉:它藏在哪裡?下一次大爆發會在何時?我們能遏止它嗎?》等。
名人推薦:
各界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石世豪(NCC主任委員)
胡幼偉(師大大傳所教授)
胡忠信(政治評論家)
趙少康(中廣董事長)
劉幼琍(政大廣電系研發長)
蔡念中(世新廣電系教授)
羅智成(文化評論者)
羅曉南(世新新聞系教授)
國際好評
身為好萊塢時代狂熱的宣揚者,我曾公開反對波茲曼對於未來的暗黑描述,那是一個飽受媒體轟炸的未來。但是,時間已經證明了波茲曼的觀點是對的。他精確地預測到年輕人將會繼承一個狂熱耗盡一切的媒體文化,裏頭充斥著浮華、八卦與貪婪。──卡蜜兒.帕葛莉亞
精彩卓越、論述有力的重要著作。書中盡是波茲曼的指控,也是目前所見過最無可反駁的。──強納森.亞德里 華盛頓郵報書報周刊
波茲曼承接了麥克魯漢理論未及的部分並建立起自己的論述,內容同時具有學者的智識以及說故事的人的機智。──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這本書出現的正是時候……現在我們必須面對波茲曼預見景象所帶來的挑戰。──強納森.寇卓
嚴肅的思考已成過去,迎向娛樂與激情的我們,是否將毀於自身所愛。
◎亞馬遜讀者強力推薦媒體批判經典
◎波茲曼之子安德魯撰寫二十周年版序
◎政大新聞系馮建三教授2016新版專文推薦
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害怕禁書,害怕我們受到文化箝制,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則害怕沒有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想讀書了。今日看來,歐威爾的預言錯了,赫胥黎的預言卻正在發生……
資訊發達的今日,政治人物訴求的不是富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魅力,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自從電報、新聞、電視、網路等傳播媒介出現,數千年習以為常的知識乘載方式在百年間被打破。
改變的不僅是獲取訊息的媒介,也改變了知識結構,使得人類思考方法與行為舉止產生變化。長篇大論變得沒人想看,標語式的短句或誇張的警句才能勾動人心,這並非因為網路和臉書的誕生而來的後果,而是百年來新聞標題、電視節目教會我們的。
拋棄過去書寫文字所呈現的邏輯思辨,我們變得更容易決定,但也更為輕率。我們接觸的資訊更多,但資訊無用的比重卻是更高。那是一種沒有質疑,照單全收的求知方式且無人倖免。然後,電腦與網路社群在二十一世紀更沒日沒夜地吸引我們的目光,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當無處不媒體、也無處不娛樂,於是,我們或將毀於自身所愛。
在当下这个媒体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一种霸权。娱乐不仅是躯体的欲望,也是一种精神表演。娱乐是一种表面化的生活方式,与灵魂相隔,与梦想无关,更无法解决精神困境的种种问题。娱乐是乌合之众制造的文化假相。在物欲的积压和时尚的追逐下,娱乐无疑是一种商业阴谋。在商业竞...
评分不知道大家上不上校内,本人是很早就开始了~ 眼看校内上同学们分享内容随时间流逝,完美地印证了尼尔·波兹曼 的观点~ 最开始,大家分享最多的是美文,对应书中铅字印刷时代,那时候大家理性居多,分享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及他人有用。校内签名也多为名言警句之类的~ 其后,图片占...
评分这是2014年看的第一本五星级好书。在不长的篇幅里,《娱乐至死》很好地为我们阐述了在多媒体的世界里我们往往被声色犬马蒙蔽了眼睛,专注于电视手机的同时我们如如何忘记了阅读。结果是更可怕的,我们忘记了如何思考,使自己被裹挟变得碎片化,最终忘记如何去思考! 媒介一直...
评分在当下这个媒体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一种霸权。娱乐不仅是躯体的欲望,也是一种精神表演。娱乐是一种表面化的生活方式,与灵魂相隔,与梦想无关,更无法解决精神困境的种种问题。娱乐是乌合之众制造的文化假相。在物欲的积压和时尚的追逐下,娱乐无疑是一种商业阴谋。在商业竞...
评分不知道大家上不上校内,本人是很早就开始了~ 眼看校内上同学们分享内容随时间流逝,完美地印证了尼尔·波兹曼 的观点~ 最开始,大家分享最多的是美文,对应书中铅字印刷时代,那时候大家理性居多,分享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及他人有用。校内签名也多为名言警句之类的~ 其后,图片占...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20週年版其實在2005年出版,此書所謂的2016增修版其實只是台灣的書商自己找人寫序去加長。作者期望教育家不再希望以電視作教育中心,結果現在教育都以電腦為中心。個人認為這更可怕,因為人的能耐更低,思考更不深入,知識都存在電腦或網絡而非腦袋,而且對機器控制權比以往大,所以人更自我、更短視。特別是有了社交媒體後,媒體世界已與往日不一樣,全球化加速,假新聞充斥世界,人們追求更短和快速的資訊,內容農場無處不在,更嘩眾取竉的內容取得更多讀者,互聯網又只會把我們想讀的資訊給我們看,結果世界只會更加分裂。作者於2003年已逝,我們需要一位新的學者寫一本新的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警告世人。(4/3-19/4/2019)
评分翻译能不能不要再烂 :(
评分我读的是繁体的书,整体感觉繁体翻译的一般般,有启发,更多的部分感觉比较无聊。作者用大段的论述证明了一个并不深刻的道理。建议读者抓重点看。
评分5G时代也好不了。
评分我读的是繁体的书,整体感觉繁体翻译的一般般,有启发,更多的部分感觉比较无聊。作者用大段的论述证明了一个并不深刻的道理。建议读者抓重点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