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纽约一个名门望族琼斯家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亨利·詹姆斯一样,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多次出国旅行。1885年她和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有钱的波士顿人爱德华·华顿结了婚。此人性格虽好,但他们却很少共同之处,几年以后,爱德华患了精神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从此以后,伊迪丝长住巴黎,直到1937年去世。
伊迪丝·华顿起初是为了排遣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苦闷而开始写作的。她从1880年开始发表小说,1889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问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1905年长篇小说《快乐之家》出版,使她成了20世纪前二十年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为她获得了普利策奖。她一共写了十九部中长篇小说,出版过十一本短篇小说集,还有大量的非小说作品。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著。不久前看了电影,回味无穷。某对西洋文化向不感冒的看了此片,也咂吧着嘴说:第一次体会到名著的魅力。春节在折价书店惊见有这本书售,赶紧买下,三两...
评分这本《纯真年代》是在一声声感叹中阅读完的。相对于狄更斯、莫泊桑、歌德、哈代这些伟大男性作家创作的作品而言,我更喜欢诸如伊迪丝华顿这样的女作家笔下产生的作品,也许是出于我刚刚学会欣赏小说的时候(之前也读过几本,但却根本称不上是欣赏)所研读的几部作品都是出自英...
评分 评分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著。不久前看了电影,回味无穷。某对西洋文化向不感冒的看了此片,也咂吧着嘴说:第一次体会到名著的魅力。春节在折价书店惊见有这本书售,赶紧买下,三两...
评分真的,读完再看整个故事脉络,我以为看了一本亚洲小说,可见文化相通。
评分-201709。嗯我大概从这本开始养成了看书带铅笔的习惯。淡豹推荐,也看了电影。可怜的纽兰。“那个时代算是过去了~” 我想在这句前面加上状语,“总算!” 但伊迪丝华顿小姐不会同意。
评分“对我来说,在这儿要比上去真实”。由于害怕真实的影子回失去其最后的清晰,他呆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时间一分钟接一分钟地流过。 在渐趋浓重的暮色里,他在凳子上坐了许久,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那个阳台。终于,一道灯光从窗口照射出来,过了一会儿,一名男仆来到阳台上,收起凉棚,关了百叶窗。 这时,纽兰•阿切尔像见到了等候的信号似的,慢慢站起身来,一个人朝旅馆的方向走去。
评分#300 故事完全从阿切尔的角度展开,但其实还应存在埃伦和梅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对于阿切尔,我无法完全同情他,虽然读到最后一章仍旧会与他一起怅然若失。老马丁在影视改编中的大量旁白,虽然很不巧妙但却是必要的,因为视觉图像过于直白,但这本书里的人,很少会单刀直入地讲话。
评分哇,不晓得麦克尤恩写海滩时有没有想过纯真年代……我觉得结尾的写法是很像的。看海滩没有生气啦,我只是难过。看这个就真是过程总觉得气极了还不晓得怎么说,说谁呢?连憋着的对庞大的纽约的一点点愤懑也被这个结尾无声无息地放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