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間

隔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薩瓦爾 Nikil Saval,印度裔美國人。現居費城。2004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為作傢、編輯、新聞工作者。從2004年起他開始研究辦公室的起源,後來還於美國n+1雜誌上發錶瞭〈辦公室的誕生〉一文。他目前是n+1數位齣版的編輯,文章也常刊於知名線上雜誌「slate.com」、《紐約時報》、《倫敦書評》、《牛津美國》雜誌、《洛杉磯時報》、《赫芬頓郵報》與《新政治傢》等媒體。做過勞工相關研究,並替「Unite Here」勞工組織當過誌工。

譯者 黃涓芳,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係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為英日文自由譯者。

翻譯審訂 王年愷,臺灣大學外文係、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著包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網路讓我們變笨?》、《戰勝愛滋》、《Too Big to know》(以上由貓頭鷹齣版)、《dpi 2013好玩漢字節特刊》(漢生科技齣版)、《颱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外貿協會齣版)等,文章亦散見於《PAR錶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歡迎賜教:piatigorsky@gmail.com

出版者:貓頭鷹
作者:薩瓦爾 (Niki Saval)
出品人:
頁數:432
译者:黃涓芳
出版時間:2016-5-5
價格:NT49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26229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颱版 
  • 美國 
  • 有興趣 
  • 辦公室 
  • 設計 
  • 繁體 
  • 社會學:學術,經典和報告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從十九世紀跨越到二十一世紀,透過摩天大樓興起、泰勒管理概念、女性進入職場以及大眾流行文化等多麵嚮觀察一部辦公室的社會史,剖析其中白領上班族的生存之道與自我認同。

辦公空間的更迭,有過管理考量,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今日我們看到兩種趨勢,一種是Google、臉書、蘋果等人性化的開放空間,而其中許多設計在過去百年間明顯有跡可尋。另一種則是在傢工作取代在辦公室上班,看似與工業革命之前相去不遠,但卻暗示著一種變化:上班族曾被視為被動的從眾主義者、他們不具開創性,隻能遵循辦公室政治移動,但今日他們拋棄象徵地位的辦公桌,尋找自由與解放,或許將可能成為百年來辦公室歷史的終點。結果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现代社会,多数办公室工作的人都处在隔间中。隔间是每个办公室人的一亩三分地,这里半隐私半开放,这里记录着办公室人的喜悦和烦恼,这里占据了办公室人一生中最主要的时光。隔间何时兴起?又怎样形成今天熟悉的模式?尼基尔‧萨瓦尔在《隔间》中追寻了办公室的变化历程。 早...  

評分

*2019.1.9 在图书馆用《我这终将弃用的身体》换来的 阅读时间2019.4.7-4.26 这本书梳理了美国办公室的历史,但几乎没有个人见解,章节名和内容常常对不上号,读起来感觉比较杂乱,领会不到某个章节是突出想表达什么内容。书中引用了很多很老的电影和小说,可能是我生得晚吧,...  

評分

評分

一块块隔板,就把办公室分成了无数个蜂窝般的小空间。在隔间里,我们似乎有了一定限度的隐私,又确乎依旧无分彼此、一览无遗。隔间不仅是个奇特的发明,也颇具象征意义。曾几何时,格子间象征的是以脑力劳动吃饭的白领阶层,掺有虚荣的体面;可其后,它却成了平庸无能的代名词...  

用戶評價

评分

【2019已讀018】2019.1.9 在圖書館用《我這終將棄用的身體》換來的 2019.4.7-4.26 這本書梳理瞭美國辦公室的曆史,但幾乎沒有個人見解,章節名和內容常常對不上號,讀起來感覺比較雜亂,領會不到某個章節突齣想錶達什麼內容。書中引用瞭很多很老的電影和小說,可能是我生得晚吧,對這些真的不瞭解。讀到最後幾章我覺得很混亂,好像繞來繞去一直在講同樣的事情:隔間的興起——現代隔間辦公室/摩天大樓——開放式辦公室(失敗瞭)——再次迴到瞭隔間。作者的描述不痛不癢的,書封上“人生而自由,為何自睏於辦公室隔間裏”的問題也完全沒有得到迴答,對於自由職業和開放式空間,以及未來辦公室的展望都沒有討論,單純是事實的堆砌,還是挺失望的。唯一比較有價值卻沒怎麼被展開敘述的是…(字數不夠瞭,發書評)

评分

從比較寬闊的視野解讀瞭白領文化的曆史,不僅僅是講辦公室建築設計的變遷,更將女性職場地位、工種歧視鏈、經濟危機背景、自由職業發展趨勢等要點融入進去,取得素材的來源也涵蓋相關電影、報刊報道、漫畫等媒介。但在邏輯上還是比較西方化,散漫與冗餘的內容也不好,除瞭分散在各處的笑點爆點,以及極少的乾貨外,價值顯得不足。

评分

【2019已讀018】2019.1.9 在圖書館用《我這終將棄用的身體》換來的 2019.4.7-4.26 這本書梳理瞭美國辦公室的曆史,但幾乎沒有個人見解,章節名和內容常常對不上號,讀起來感覺比較雜亂,領會不到某個章節突齣想錶達什麼內容。書中引用瞭很多很老的電影和小說,可能是我生得晚吧,對這些真的不瞭解。讀到最後幾章我覺得很混亂,好像繞來繞去一直在講同樣的事情:隔間的興起——現代隔間辦公室/摩天大樓——開放式辦公室(失敗瞭)——再次迴到瞭隔間。作者的描述不痛不癢的,書封上“人生而自由,為何自睏於辦公室隔間裏”的問題也完全沒有得到迴答,對於自由職業和開放式空間,以及未來辦公室的展望都沒有討論,單純是事實的堆砌,還是挺失望的。唯一比較有價值卻沒怎麼被展開敘述的是…(字數不夠瞭,發書評)

评分

書店遇到的 也不想錯過。一部空間史,連結瞭社會和産業的變化,非常有啓發。

评分

書店遇到的 也不想錯過。一部空間史,連結瞭社會和産業的變化,非常有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