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长期在《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文章,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雷颐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iyi
在这里,读懂百年中国与世界。本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上自晚清,下至如今,关注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从辛亥革命之前大历史,为什么近代中国越来越激进,看天朝上国,看利益集团,看皇权至上,看官民巨变,看时代浩劫,看红色惊悸,看畸形年代,看制度失信,看民族主义;世纪上下,读慈禧,读奕䜣,读蒲安臣,读梁启超,读陈寅恪……历史必然有大量“空白”,明了历史的曲折进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是非正误。
p140.为“麻雀”平反与政治基本无涉,但其道路为何仍如此曲折?这些科学家在“文革”中为何会受到如此迫害?是何种教育、思想灌输使那些原来的“普通人”,做出对死者鞭尸扬灰这种令人发指之事却还自以为非常“正义”? p142.“作为特定时期的大众普遍言行,'讲用'活动曾经触及...
评分 评分本书上“何以‘激进’”一文比作者以前发表过的文章有内容增加,其中以下内容,可显作者真想法。 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革;只到时机已逝、完全丧失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改革”。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
评分这本书让我失望,只是作者散见其他报刊随笔的合集,还起了个颇有意味的名字《历史的进退》,我看不如叫《记忆的碎片》更为合适。 四个章节应是因文而设,也只有第一个章节“帝国斜阳”,可以与他写的李鸿章那本书互相印证,读来依然兴味盎然。而后面的几个章节,特别是“不是...
评分这本书让我失望,只是作者散见其他报刊随笔的合集,还起了个颇有意味的名字《历史的进退》,我看不如叫《记忆的碎片》更为合适。 四个章节应是因文而设,也只有第一个章节“帝国斜阳”,可以与他写的李鸿章那本书互相印证,读来依然兴味盎然。而后面的几个章节,特别是“不是...
应该是作者的随笔文章合集吧,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内容也说明了作者对于一些事务的看法,有一条贯穿本书的中心线似乎是告诉读者对于历史除了正式的“文本叙述”,也不应其背景和那些被遗忘的细节以及个人经历!
评分2017.4.29 晴
评分雷先生的文风有点杂文的感觉,但学术性太强了。
评分应该是作者的随笔文章合集吧,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内容也说明了作者对于一些事务的看法,有一条贯穿本书的中心线似乎是告诉读者对于历史除了正式的“文本叙述”,也不应其背景和那些被遗忘的细节以及个人经历!
评分2017.4.29 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