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追尋企業傢的本土傳統 // 001
一、我的追尋之旅 // 001
二、近代企業傢的五個來源 // 004
三、外在因素:製度的不可抗力 // 007
四、內部因素:企業傢精神 // 012
五、重溫企業傢的本土傳統 // 014
第一篇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張謇和大生集團
一、世界地圖上的“唐傢閘” // 003
二、“機樞之發動乎天地” // 008
三、大生成功的五大原因 // 010
四、大生元老和張三、張四兄弟 // 013
五、第一次大生股東會 // 015
六、江北“小上海” // 018
七、大生二廠、三廠和副廠 // 021
八、通海墾牧公司 // 025
九、“父教育”和“母實業” // 031
十、“得尺則尺,得寸則寸”:從立憲到共和 // 036
十一、“中國有力的實業傢” // 039
十二、“張南通”名副其實 // 041
十三、“伶工學社”:五綫譜上的毛筆和鋼筆 // 046
十四、“南通模式”和王牌“韆生” // 049
十五、黃金時代的消逝 // 053
十六、大生失敗原因:“二無二差” // 057
十七、“一花一謝皆關心” // 061
十八、“即此粗完一生事” // 064
第二篇
誰創造瞭“中國實業上的敦刻爾剋”?
——盧作孚和民生公司
一、宜昌大撤退 // 071
二、藥王廟創世記 // 076
三、“盧作孚神話”:小魚吃大魚 // 079
四、大製度和小細節 // 083
五、“公司魂”:民生精神 // 088
六、朝會和《新世界》 // 093
七、影響和幫助盧作孚的人 // 097
八、“你的跟班比你穿得漂亮” // 101
九、沒有私産的總經理 // 105
十、讀書和看戲 // 108
十一、“我從來不想過官癮” // 110
十二、“選盧作孚做行政院長吧” // 114
十三、“這東西不男不女” // 117
十四、“民生公司的股票交給國傢” // 122
第三篇
書生之見VS發財之念
——範旭東和“永久黃”團體
一、久大精鹽公司 // 132
二、軍閥綁票勒索 // 137
三、永利堿廠 // 141
四、純堿價格戰:MBA教材的經典案例 // 146
五、“永利是高明的燈塔” // 150
六、“當瞭褲子也要辦黃海” // 154
七、亞洲第一大廠 // 157
八、“新塘沽” // 163
九、“誰人肯嚮死前休” // 167
十、三條自我約束原則 // 171
十一、《海王萬歲》 // 175
十二、社會的中流砥柱 // 179
十三、“三位一體”中的“李老太爺” // 184
十四、“三位一體”中的“國寶”侯德榜 // 187
十五、“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 191
十六、搪瓷杯盛著塘沽海邊的沙 // 194
第四篇
穆藕初:“手散黃金培國士”
一、外國人眼裏的“中國第一人物” // 201
二、從德大、厚生到豫豐:“佩六國相印” // 206
三、紗布交易所:沒有股份的理事長 // 209
四、世界不問你是何人,隻問你能做何事 // 213
五、“手散黃金培國士” // 216
六、畢生最得意之教育事業:中華職業學校和位育小學 // 223
七、昆麯未成廣陵散 // 226
八、倡鬥黃頭鳥 // 229
九、從政非誌趣所在 // 233
十、“新興商人派”代錶 // 237
十一、不知自己是延安統戰對象 // 242
十二、蘇州城外“穆傢墳” // 244
第五篇
“從一個變成兩個、三個,越多越好”
——劉鴻生和他的企業集團
一:“O.S.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紙瞭!” // 251
二、“想利用口袋中的現鈔做點事” // 254
三、“火柴大王” // 256
四、“象”、“馬”、“龍”之爭 // 264
五、“煤業大王” // 268
六、“我並沒有讓我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 272
七、“企業大王” // 277
八、六個保鏢和七隻生雞蛋 // 281
九、點金石:經營之道與用人之道 // 284
十、“在日常工作中發揮個人的纔能” // 288
十一、“在上海我是大老闆,到重慶變成小夥計瞭” // 291
十二、日落西山 // 296
十三、“我總希望把我的企業從一個變成兩個、三個,越多越好。” // 300
第六篇
衣食上擁有半個中國
——榮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團
一、申新擱淺 // 309
二、實業部乘人之危:“可憐大王幾被一班小鬼扛到麥田裏去” // 316
三、四颱石磨起傢 // 320
四、“麵粉大王”:“兵船”走嚮世界 // 325
五、“紡織大王”:“從衣食上講,我擁有半個中國” // 328
六、榮宗敬的四項原則 // 333
七、雪上加霜:申新七廠拍賣風波 // 341
八、落井下石:宋子文的如意算盤 // 344
九、“勞工自治區”和“大無锡”之夢 // 346
十、“愛國之心,未敢後人” // 351
十一、“一生知己是梅花” // 354
十二、“雄纔創業”和“老成持守” // 358
十三、辦廠解決社會就業是積極慈善 // 362
十四、“大迷”和“二迷” // 366
十五、“有力量要貢獻社會” // 370
十六、三足鼎立 // 377
十七、寜可犧牲個人保全事業 // 381
十八、“我是事業傢,不是資本傢” // 385
主要參考文獻 // 389
後記 // 40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