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 穆(1895-1990)

国学大师、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 龙

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

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出版者:天地出版社
作者:钱穆 讲述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4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5517491
丛书系列:钱穆讲义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钱穆 
  • 中国文学 
  • 文学 
  • 历史 
  • 中国 
  • 好书,值得一读 
  • 我想读这本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国学大师钱穆的这本《中国文学史》,是他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新亚书院的演讲稿。听罗辑思维的罗胖子推荐过,说是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格局非常大,因此充满期待。  

评分

“天人合一”是谦卑的文化性格,明白有些规律不可逆转,不可打破,只能与其共生、共存。无论人类文明如何发展,都无法逃离自然法则,这是人的幸运,有法可依,如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高效率。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诗经》中有143种植物了,自然生灵是中国传...  

评分

“天人合一”是谦卑的文化性格,明白有些规律不可逆转,不可打破,只能与其共生、共存。无论人类文明如何发展,都无法逃离自然法则,这是人的幸运,有法可依,如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高效率。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诗经》中有143种植物了,自然生灵是中国传...  

评分

陈平原:非专业的文学研究 ——读钱穆讲述、叶龙整理《中国文学史》 【原文由陈平原先生发表于《东方早报》2016.6.12《上海书评》,对这本钱穆笔记版文学史的评价公允且详细,可说是目前最好的评价。文章也涉及到一些书外内容的臧否...  

评分

我们从不缺乏教科书式严谨的文学史,但床头永远空缺一本“理想”的文学史。当毕业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一本文学教科书,我们只想要一本读起来不那么“一样”的中国文学史。     正如我们读完西方哲学史教材,也需要读读文德尔班、黑格尔或罗素等那些一个人完成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钱穆对西学的偏执无知,与他在国学的精深造诣一样惊人。

评分

值得尊敬。

评分

一切意义和问题都在深圳商报记者的附记里了,包括为何厚古薄今、扬中抑西,这篇文字简直该作序言,告诉读者这部小书本质上不过六经注我。钱师所推崇的,不过魏晋以来以文言为载体的纯文学而已,真讲到古文又对其审美惜墨如金,倒是谈起苏轼八卦滔滔不绝,连苏小妹都扯出来了。看不起的太多,反而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了梁启超的文学观念和何为桐城妖孽、选学谬种,一本局限大于贡献的书。叶龙此举,主要还是满足自己的情怀,其中仍保留的诸多低级错讹,更像是当学生的治学不精暴露的。联想到自己15年初为了纪念刘浦江师也整理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笔记,幸亏没有天真到将其付梓,否则更多的可能还是给人家抹黑吧

评分

一些观点醍醐灌顶,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全书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后记讲述叶龙整理钱老笔记的段落。以及根本不能算入门书好吗,没有基础很难跟得上的。

评分

一切意义和问题都在深圳商报记者的附记里了,包括为何厚古薄今、扬中抑西,这篇文字简直该作序言,告诉读者这部小书本质上不过六经注我。钱师所推崇的,不过魏晋以来以文言为载体的纯文学而已,真讲到古文又对其审美惜墨如金,倒是谈起苏轼八卦滔滔不绝,连苏小妹都扯出来了。看不起的太多,反而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了梁启超的文学观念和何为桐城妖孽、选学谬种,一本局限大于贡献的书。叶龙此举,主要还是满足自己的情怀,其中仍保留的诸多低级错讹,更像是当学生的治学不精暴露的。联想到自己15年初为了纪念刘浦江师也整理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笔记,幸亏没有天真到将其付梓,否则更多的可能还是给人家抹黑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