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小说 伊舍伍德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德国 美国 文学
发表于2025-02-25
别了,柏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太阳照耀着,希特勒成了城市的主人;太阳照耀着,可我的几十位朋友,我在工人学校那个学生,我在国际工人救援会遇见的男男女女都进了监狱,而且可能已经死去。但是我想的还不是他们,还不是头脑清醒的、目标明确的、英雄气概的他们;他们是明知有危险而且承认了危险的。我想的倒是可怜的卢迪,他那一身滑稽的俄国式宽松上衣。他那故事书上的假想游戏现在已被当作事实了。纳粹要拿那故事跟他玩游戏。他们不是嘲笑他,而是把他假想的东西当作事实来相信。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 英裔美国作家。一九二九年随好友诗人奥登(W. H. Auden)前往柏林,在当地待了四年,恰好见证了纳粹在德国的兴起。一九四六年获得美国国籍,余生定居美国。其作品以描绘二十世纪一九三〇年代的柏林著称,并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代表作《别了,柏林》和《诺里斯先生换火车》合称为《柏林故事集》,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与《时代》杂志评入“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曾与奥登合写日记《战地行纪》,记载一九三八年周游中国的见闻。伊舍伍德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多项国际大奖。美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和散文家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称赞伊舍伍德为“*好的英语散文作家”。
有点无聊
评分初版于1935。与《诺里斯先生换火车》共同组成《柏林故事集》,《诺》乃单独可成一体的长篇,此书是以作者自身真实经历相关联的另一体。地点在柏林,时间依旧是1930-1933,故事内容所涉及的多是伊舍伍德在柏林作英语家庭教师期间,在自己租赁公寓,以及相交人物的来往故事。内容和主题上了解纳粹登台前柏林人生活状态,各故事人物各不相同,形成一种社会群体像。
评分现在看来音乐剧和电影真的是给原著做了相当的升华呢……
评分书里没有一句话直接点明同志间的情愫,可是那种微妙的脆弱感,那种疏离和孤独,一读就知道是属于我们的。抛开时代背景,实在难以想象是1939年的小说,可能因为它对人物间化学反应的精微捕捉实在太过现代。去过Nollendorfplatz附近的伊舍伍德柏林故居,百感交集。
评分前半部分听着《单身男子》的bgm看完的。
对伊舍伍德有所了解,是在读了他与奥登合著的那本《战地行记》之后。上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引发中国全面抗战,伊舍伍德携手好友奥登来到中国作了5个月的战地旅行,合作写下了《战地行纪》,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遭遇的战争苦难与不屈的民族精神,充满人道主义的情怀。伊舍伍...
评分 评分对伊舍伍德有所了解,是在读了他与奥登合著的那本《战地行记》之后。上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引发中国全面抗战,伊舍伍德携手好友奥登来到中国作了5个月的战地旅行,合作写下了《战地行纪》,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遭遇的战争苦难与不屈的民族精神,充满人道主义的情怀。伊舍伍...
评分(补记,于2018年1月读毕,感谢那时写过详细的长评,使书中动人的情节今日依旧历历在目) 有人说伊舍伍德的小说无聊。怎么会无聊?明明很有聊——前提是,你有一定的文学阅读基础,能让他的小说与许多作品发展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此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别了,柏林》是六...
评分对伊舍伍德有所了解,是在读了他与奥登合著的那本《战地行记》之后。上世纪30年代,卢沟桥事变引发中国全面抗战,伊舍伍德携手好友奥登来到中国作了5个月的战地旅行,合作写下了《战地行纪》,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遭遇的战争苦难与不屈的民族精神,充满人道主义的情怀。伊舍伍...
别了,柏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