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新闻调查 中国 历史 中国研究 新闻纪实 李锦 当代 电子书
发表于2024-11-22
深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这本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锦撰著的40年职业生涯的纪实书,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深层解读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与实施,以及广大人民生活多层次的变化。在这近40年的记者生涯里,作者始终活跃在改革前沿,曾经长期单骑下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用事实说话,并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一系列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一度引起媒体同行乃至40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为此作出批示。
《深度》即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作者长期职业生涯中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历,进而展现中国改革与现代化发展不断突破困境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作为一名记者,他始终以“大气魄大责任”关注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他一直秉承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坚信只有贴近实践与群众,用事实说话,才会出好的新闻报道,只有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论总结,写出的调研报告才会有深度。农村改革之初他就早已在农村蹲点;国企改革伊始,他又深入企业潜水,信贷危机将现,他及时地给总理寄上万言书。
从农村承包的发轫到信贷危机的预告,近40年间李锦的调查报告先后为4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显示出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胡锦涛赞他“会搞调查,会总结经验”,群众认为李锦是党的好记者,农民的好朋友。
读此书,不但能更深入清晰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遭遇和突破,还能读出品格精神与责任使命。
李锦,1952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负责《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工作。兼任清华大学等7所大学8个专业的教授。曾任第11届团中央委员、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山东分社副社长等职。在山东从事新闻工作40年,长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1982年,胡耀邦批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李锦调查研究事迹活动;邓小平亲自接见并称其“有发言权”。1994年,胡锦涛听取其汇报九间棚调研情况时赞扬他“会抓典型,会总结经验”。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金融危机在中国的演变》等14部,510万字。
这本书是根据作者1976-2014年的调查研究写出的总结,分历史阶段讲的,研究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很多重大问题,比如包产到户,第一个万元户,市场经济等等,把他在村里厂里蹲点调研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跟国家政策的变化结合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是如何互相推进的。但是作者总是不自觉地夸自己。
评分无法评分,敏锐而有理想的事实投机者,是不是好记者不敢说,但绝对是党的好记者。
评分喜欢记者的书 可是这本书 后面部分感觉不够真挚
评分感谢微信读书,俺大开眼界
评分呵呵,新闻联播后再次给你深深的教育一番,敏锐而有理想的事实投机者,党的好记者。
新华社记者透过改革开放大幕,扎根基层农村,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级媒体谱写了很多典型事例,早期写的比较好,抓住了事件的根本与矛盾点,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感觉作者轻描淡写,语焉不详,也许与作者身居庙堂高位大有关系,已经脱离了青年时意气风发,感想感写的人生阶段...
评分什么是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柴静的《看见》愈读愈让人沉思这些问题。而当我们读这本《深度》时,可能会觉得,这两个人是同行吗?可能作者也觉得有些问题吧,所以在书的后半段作了一下区分,报道性的新闻与思想性的新闻,不过我觉得除了思想性,还要加上情感性和政治性。柴静...
评分新华社记者透过改革开放大幕,扎根基层农村,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级媒体谱写了很多典型事例,早期写的比较好,抓住了事件的根本与矛盾点,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感觉作者轻描淡写,语焉不详,也许与作者身居庙堂高位大有关系,已经脱离了青年时意气风发,感想感写的人生阶段...
评分什么是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柴静的《看见》愈读愈让人沉思这些问题。而当我们读这本《深度》时,可能会觉得,这两个人是同行吗?可能作者也觉得有些问题吧,所以在书的后半段作了一下区分,报道性的新闻与思想性的新闻,不过我觉得除了思想性,还要加上情感性和政治性。柴静...
评分什么是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柴静的《看见》愈读愈让人沉思这些问题。而当我们读这本《深度》时,可能会觉得,这两个人是同行吗?可能作者也觉得有些问题吧,所以在书的后半段作了一下区分,报道性的新闻与思想性的新闻,不过我觉得除了思想性,还要加上情感性和政治性。柴静...
深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