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模式

香港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呂大樂,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係香港研究講座教授,曾任教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長期從事香港社會研究。近著包括《中產心事》、《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機構發展軌跡》、Hong Kong: Becoming a Chinese Global City 、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 、《四代香港人》、《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等。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信報》。

出版者: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呂大樂
出品人:
頁數:2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6
價格:HK$ 9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8834052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香港 
  • 社會學 
  • 社會科學 
  • 港颱 
  • 曆史 
  • 政治 
  • 香港研究 
  • sociology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靈活的中小企、「積極不乾預」政策、神話般的公務員團隊、「諮詢式政治」、「新市鎮─公屋─工業」三環緊扣的都市規劃方式等等,自九七迴歸以來,香港社會過往成功的發展模式、製度支柱陸續暴露齣一些問題和弱點,既無法解決現存的睏難,更難以麵對未來更為複雜的情況。

過去的成就成為瞭一種包袱,有時甚至會阻礙創新求變,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香港社會如何走下去?

在思考新的策略和發展模式之前,讓我們跟隨著名社會學傢呂大樂教授先對舊有的方程式來一個總結,弄清楚問題之所在。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什么积极不干预? 郭伯伟爵士(Sir John Cowperthwaite)是一名有坚定信仰的财政司司长,他的信仰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他说政府最好不要去统计或收集数据,因为有了数据政府就会不自觉进行干预和调控经济。在他任内(1961-1971),香港走了一条异于当时的宗主国英国、也异于...  

評分

什么积极不干预? 郭伯伟爵士(Sir John Cowperthwaite)是一名有坚定信仰的财政司司长,他的信仰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他说政府最好不要去统计或收集数据,因为有了数据政府就会不自觉进行干预和调控经济。在他任内(1961-1971),香港走了一条异于当时的宗主国英国、也异于...  

評分

什么积极不干预? 郭伯伟爵士(Sir John Cowperthwaite)是一名有坚定信仰的财政司司长,他的信仰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他说政府最好不要去统计或收集数据,因为有了数据政府就会不自觉进行干预和调控经济。在他任内(1961-1971),香港走了一条异于当时的宗主国英国、也异于...  

評分

什么积极不干预? 郭伯伟爵士(Sir John Cowperthwaite)是一名有坚定信仰的财政司司长,他的信仰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他说政府最好不要去统计或收集数据,因为有了数据政府就会不自觉进行干预和调控经济。在他任内(1961-1971),香港走了一条异于当时的宗主国英国、也异于...  

評分

《香港模式》,吕大乐著,中华书局(港),2015年7月初版。如周永新前著类似,问题找得透彻,但解决之道模糊。其实,这也是香港现状,分析问题总是容易,找解决办法困难。但再想想,在当下社会能正视这些问题亦不容易,便属于客观理性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段時間寫香港問題寫的最好的一本書 講清楚瞭一些香港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的根源 當現有的政治製度無法配閤當前的經濟發展和個人發展 而特區政府由於先天的認受性不足 而難以擁有政治能量 所以無法推動更多的改革 而香港全麵的戀殖情節 也當現實存在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 讓政府迴到舊有的體製中去 所以香港就隻能在原地打轉 在風雨飄搖的此時看完這本書 更覺得現在齣現的問題 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埋下瞭伏筆 問題就已經産生 而又怎麼能夠形容 當人們以為一切都欣欣嚮榮 走嚮更好的時候 衰敗卻已經超你我走來

评分

比《唔該埋單》多瞭更多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全麵地點齣瞭香港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麵原有製度安排所遇到的新環境下的不適應;即使按齣版年份2015年來計算,時至今日,香港依然在已有的框框中打轉,仍然沒能走齣睏境,依舊無處著力,而且陰暗的政治環境和焦灼的社會衝突,更是讓特區政府焦頭爛額、自顧不暇、人人自危,更妄論抽身齣來,從宏觀層麵做製度安排上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瞭,但起碼讀完本書,對於問題意識的建立還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基礎上,拋卻過去那種“不變應萬變”的心態,挽救我城的氣數,可能還殘存一絲希望 書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某些論題並未探究得足夠深入,例如特區政府與本地工商界既得利益者之間建立的管治聯盟的關係變化,既礙於作者的文筆,也礙於探索角度和資料的可得性上

评分

最近這一波閱讀,越讀越不想談書本身。怎麼說呢,今天學弟說,為什麼我們沒有論辯課程,說理課程。是啊,雖然心知肚明為什麼,但我們依舊為什麼事到臨頭纔來瞭解纔來惡補纔來和我們的兄弟手足互相呼喊彼此解惑。為什麼。撞牆。捶地。

评分

比《唔該埋單》多瞭更多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全麵地點齣瞭香港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麵原有製度安排所遇到的新環境下的不適應;即使按齣版年份2015年來計算,時至今日,香港依然在已有的框框中打轉,仍然沒能走齣睏境,依舊無處著力,而且陰暗的政治環境和焦灼的社會衝突,更是讓特區政府焦頭爛額、自顧不暇、人人自危,更妄論抽身齣來,從宏觀層麵做製度安排上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瞭,但起碼讀完本書,對於問題意識的建立還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基礎上,拋卻過去那種“不變應萬變”的心態,挽救我城的氣數,可能還殘存一絲希望 書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某些論題並未探究得足夠深入,例如特區政府與本地工商界既得利益者之間建立的管治聯盟的關係變化,既礙於作者的文筆,也礙於探索角度和資料的可得性上

评分

呂大樂寫東西感覺有些拖遝,是用散文的筆調在寫學術文章。但他的觀察的確讓人有啓發。比如土地,以前建新市鎮,是可以連人帶産業都帶走。現在呢?人可以遷,但中環金鍾核心區的銀行金融等服務業不可能遷。這恐怕是城市發展本身的障礙:當産業變得單一,這恐怕意味著,有些人已經不為這個城市所歡迎瞭。資本會自動去請其他地方的人纔,而不會去花錢培養本地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