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理查德•桑內特(Richard Sennett),當代著名社會學傢和思想傢,曾任紐約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目前擔任劍橋大學社會學係傑齣訪問教授,因其在社會學、城市規劃研究等方麵的傑齣貢獻,屢獲黑格爾奬、斯賓諾莎奬、格爾達·亨剋爾奬和特森諾奬等國際奬項。他的主要著作有:《19世紀的城市》(1969)、《階級中隱藏的傷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公共人的衰落》(1976)、《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新資本主義的文化》(2006),以及三部小說。
譯者簡介
李繼宏,200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係,其學術論文見於《社會學研究》、《人文雜誌》、《廣東社會科學》等刊物,另譯有《小王子》、《與神對話》、《瓦爾登湖》、《追風箏的人》等各種體裁的圖書三十餘部,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目前擔任加州大學爾灣校區(UC Irvine)英文係客座研究員。
《匠人》要探討的是一種基本的人性衝動:純粹為瞭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盡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想到一種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於熟練手工勞動的範圍;今天的程序員、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瞭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本書堪稱作者的巔峰巨著,這位當代頂尖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書中探討瞭過去和現在的匠人的工作;他把身體勞動和倫理道德聯係起來,他質疑當今公認的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
理查德•桑內特在《匠人》中跨越瞭時空,從古羅馬的製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的印刷社到倫敦的工廠,都是他筆下探討的對象。曆史在實踐和理論、技藝和錶達、匠人與藝術傢、製造者與使用者之間劃下瞭一道錯誤的界綫;現代社會仍然沒有擺脫這種曆史遺存的摺磨。但從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匠藝也揭示瞭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進而為我們如何利用技能來指導生活提供瞭各種可行的方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的書。
评分毫無疑問,這本書是用來打今天國內建築學術的臉的。
评分很多啓發,並深度熱愛這種價值觀。
评分讀完纔發現,隻好無奈地將其歸於職場書的範疇。對於匠人的把握和定位,東西方各有其說,這也是我不太同意本書的由來。
评分很多時候,也許匠人的手藝越來越不能與這樣快速迭代的世界相融閤,這個世界需要的並不是一種追求把事情做的越來越好的工種,而是在不同膚淺的工作中快速切換的能力。手藝也許不再適應現狀,而精神卻需要繼續發揚下去。至少,經過專注、細緻、勤奮、耐力的訓練之下完成的任務,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這種尊重就是對匠人精神的最好的迴報和詮釋瞭。 全書,截取瞭手工匠人從Linux程序員,音樂傢、金匠、鎖匠等各個時期的匠人工種,分析其在完成工作的外在與內在的呈現,讓我體會到一種精神的存在,也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以往學習體驗。值得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