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
一九七六年生,湖北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村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腦癱,因此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一九九八年開始寫詩,《詩刊》編輯劉年在她的博客上發現她的詩,驚豔她的詩中深刻的生命體驗,於二○一四年第九期刊發了她的詩,之後《詩刊》微信號又從中選發了幾首。農民,殘疾人,詩人,三種身分引爆了大眾對她的熱議,然而她卻對自己的出名感到意外,在博客中說自己的身分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我希望我寫出的詩歌只是余秀華的,而不是腦癱者余秀華,或者農民余秀華的。」
什麼是詩歌?怎麼寫詩?余秀華說:「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麼,怎麼寫。當我為個人的生活著急的時候,我不會關心國家,關心人類。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
一直深信,一個人在天地間,與一些事情產生密切的聯繫,再產生深沉的愛,以至到無法割捨,這就是一種宿命。比如我,在詩歌裡愛著,痛著,追逐著,喜悅著,也有許多許多失落——詩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緒都聯繫起來了,再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讓我如此付出,堅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謝詩歌能來到我的生命,呈現我,也隱匿我。
余秀華大多數的詩歌裡,無論愛情還是物質生活都處於貧乏狀態的現實的直面與近乎殘酷的搏鬥,〈我養的狗,叫小巫〉是典型例子。在這直面與搏鬥之中,不時有明媚的陽光一閃而過,有生命力旺盛的野花瘋長,我們和詩人一起驚訝並讚歎,不代表我們就自欺地否認苦難的存在。
從她一次次與她的困境的交涉斟酌及拉扯糾纏中,她漸漸找到了一個自在的位置去嘗試理解命運。在她的敞開中,我們能窺見在相對極端狀態下,命運所流露的兩極:肉體的束縛與精神的放浪。
殘疾帶給她的不應該是同情的加分,而是作為一個詩人對存在更深刻的體驗,這轉化成了她天賦的一部分。
余秀華的詩裡充滿斬釘截鐵的判斷式抒情,看得出其反抗的迫切性、證明自己的迫切性,有時不惜犧牲語言的繁復多姿,卻獲得直爽淋漓的魅力。
把冯唐与余秀华放一起,很多人会诧异。确实,一个是脑门油亮、医学博士、前国企老总、女粉丝排队、正处于人生“一柱擎天”阶段、在路上每迈几步就要甩开马褂摸下自己裤裆的京城风流俏文人,一个是脑瘫、歪嘴、驼背、与老公不和、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如“瘪了一个胎的汽车”的湖...
评分曾园 作为普世价值的诗 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刚出版就销售一空,这不奇怪,真正值得奇怪的,是中国读者对自由体诗歌的厌腻情绪在1990年代之后,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就结束了。 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厌腻也许是对的。诗歌在传播中经历了从民间到宫廷,再到富裕阶层的种种...
评分书本身一般般。为什么?大部分作品都是2014年10月以后写的,写得太频繁了。明显有点应景吧。这样对书来说是极度不好的。这破坏了整本书的价值。 质量也很明显。14年之前的可读性更高。 说余秀华像狄金森也罢,这都是定位与推广问题。但显然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些年虽然大家不...
评分曾园 作为普世价值的诗 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刚出版就销售一空,这不奇怪,真正值得奇怪的,是中国读者对自由体诗歌的厌腻情绪在1990年代之后,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就结束了。 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厌腻也许是对的。诗歌在传播中经历了从民间到宫廷,再到富裕阶层的种种...
评分之前某媒体在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读诗会,余秀华是特邀嘉宾,报告厅里坐着的站着的乌压压一片,居然有一半是四十以上的大叔大妈,来得早,占着座儿,大多从周边市镇奔驰几百里而来,穿着光鲜,坐前排,特兴奋。 活动开始后,各路人马轮番上台读诗,我等小辈主要是学校诗社的同...
打开心里疼痛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写诗大致是宣泄,为什么要读诗大致是为掉眼泪找个理由。
评分三星半
评分年度最爱之诗人。
评分有些还是很戳心
评分有天真有动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