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英国军事思想家。1895年10月生于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英国步兵队,1927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军事记者、《大英百科全书》军事编辑。二次大战前(1937-38)担任英国陆军部长贺尔贝利夏的私人顾问,致力于英国陆军的改组工作。战后,李德哈特在世界军事学界的地位达到最高峰,欧美各大学及军事院校纷纷授与荣誉学位并聘邀客座讲学,1966年受封为爵士。著作超过三十余册,包括《战车:皇家战车及其前身的历史》、《山的那一边》、《回忆录》、《战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其有关于机械化战争的观念对当代的战争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尤以在德国为然。1970年1月卒于白金汉郡梅德门汉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总算看完了这本72万5千字的二战史。 先从角度说起。 为了迫使对方“无条件投降”,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了不必要的延长,其结果只是使斯大林坐享其利——开辟道路好让共产党支配中欧。 72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这句话作为结尾,作者的观点其实已经再明显不过。 作者抛...
评分将近七百多页的书,排版还比较密,断断续续,还跳过部分章节,今天才勉强算看完。 对战争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记叙,重点分析了参战国高层的想法和战略意图。 对具体战役的描述实际上并不是很细致。(不是很细致还写了七百页) 最开始希特勒的野心并不大,他的野心实际上是...
评分将近七百多页的书,排版还比较密,断断续续,还跳过部分章节,今天才勉强算看完。 对战争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记叙,重点分析了参战国高层的想法和战略意图。 对具体战役的描述实际上并不是很细致。(不是很细致还写了七百页) 最开始希特勒的野心并不大,他的野心实际上是...
评分丘吉尔曾经说过,二战实在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起因是为了避免战争和抑制希特勒,而战争的结果是苏联进入欧洲,并且支配了中欧。 我记录了一些二战的重要片段: 入侵波兰: 需要明确的是波兰并不弱,它拥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而德国负责攻击的兵力由48个常备师组成。那...
评分3.希特勒入侵德国失利 犹豫不决的德军领导上层,导致整个八月份的时间被浪费了。这是导致他们后来陷入到苏联冰冷泥沼的原因之一。 古德里安请求像入侵法国那样快速的攻入莫斯科。希特勒犹豫了,他不仅仅是因为广大将领其实对于机械化部队的不信任和不熟悉,更是因为他...
战之史,把二战当成一局棋,抛开善恶是非,黑子白子,适者生存。 最佩服隆美尔,沙漠之狐,永远能用最少的兵力实现最大的战场效果,而最后被希特勒逼迫服毒自尽,真是悲剧英雄!
评分读了一半才听说哈特私货很多,无所谓了。另外,这书对我而言还是枯燥了些
评分用祥时的数据与丰富的引述,较客观的叙述了二战史。从欧洲战场到亚洲战场再到北非战场通揽了各大战役,对轴心国与联军的战术也有相应解读,通过各方观点相互验证双方所记述的史实数据。遗憾的是亚洲战场中的中国战场未有具体描述解读。是一部很好的二战史入门读物。
评分2019已读32。哈特用庖丁解牛、行云流水般的笔法将整个二战的进程娓娓道来,叙述史实的同时不忘加入个人的精辟分析、总结交战各方的战略与战术得失,就气象格局而言自然是宗师风范。虽有读者吐槽钮先钟的台式译文,但我反而觉得这种“笃悠悠”的古奥腔调同哈特的文风相得益彰~这是一出将士的奋战史、政客的愚行录、人类的悲情剧。
评分用祥时的数据与丰富的引述,较客观的叙述了二战史。从欧洲战场到亚洲战场再到北非战场通揽了各大战役,对轴心国与联军的战术也有相应解读,通过各方观点相互验证双方所记述的史实数据。遗憾的是亚洲战场中的中国战场未有具体描述解读。是一部很好的二战史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