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葉嘉瑩
中國古典詩詞專家、詩人。1924年生於北京書香世家。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師從詩詞名家顧隨。1948年畢業後曾在北京的幾所中學任教,1948年隨丈夫工作赴臺灣,曾在彰化女中及臺北二女中任教,1954年起任教於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1966年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並曾先後被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學以及大陸數十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此外,還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並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臺灣輔仁大學傑出校友獎與斐陶斐傑出成就獎。2012年被中國中央文史館聘為終身館員。
1993年葉嘉瑩教授在南開大學創辦了「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十萬美金),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專心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的普及和研究。
中英文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葉嘉瑩作品集》等多種著作。
《人間詞話》是重要的文學批評,也是晚清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辭優美,但因解說的方式是傳統的意象式批評,一般人不易讀懂。
在中國的各種文學體式之中,最讓人感到困惑的就是詞。因為文章可以用於載道,詩可以用於言志,詞卻很微妙,它師出無名,不知道它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一般來說好詩容易分辨,但大家卻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詞?
詞本來是歌宴酒席之間寫給歌女的歌詞,但好詞卻能寫出一種不得已的感情,因為詞所表現的是比詩更為深遠幽微的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境界說為其立論核心,認為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又說宋人的詩不如宋人的詞,是因為宋人寫詞比寫詩更真誠,就是因為脫去了「言志」的束縛。
詩詞大師葉嘉瑩將詞的演變及發展重新梳理,旁徵博引歷代著名詞家之詞作,以細膩的文字闡述作品中深微幽隱、意在言外的美感,帶領大家細細吟味那語盡而意不盡的餘韻。
書中特別收錄王國維《人間詞話》石印本,供讀者研讀賞析。
《人间词话》分两半读完,前一半是这样的:看了一半发现实在是知识储备太少,手边一个度娘一本书,边看边查,坎坎坷坷能啃到一半对我来说已是不易,之后果断被一句“兴趣不如境界直指根本”说带跑读《沧浪诗话》去了。后一半是这样的:准备演讲时飞速粗读了《审美教育书简》,...
评分最近淘到了一本《人間詞話》,複習之餘拿起來一讀,真是大有裨益。 一直以為,詩詞是兩種口味,對不同體裁的偏愛也是很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性情,我大概也是在懂事些以後才覺得宋詞美的。正如靜安所說,“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我覺得,內容比形式重要,境界又比內...
评分王国维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非指读书,因其还有一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 ...
评分八十多年前,一个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举目四望,但见疮痍的山河,硝烟四起,帝制倾颓,复国无望后,一声喟叹,深长的太息下掩不住的心字成灰,带着他至死也没有剪掉的发辫,投身于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就这样渐渐地沉没、消失在历史的剪影中,留下一个瞿瘦冷硬的身姿。 ...
评分王国维说读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非指读书,因其还有一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 ...
唯一的遗憾是这本书为叶先生的讲稿整理,不及著书立说的字斟句酌。
评分叶先生一身风范。
评分合上书籍。得知南开中文系的好朋友真的是因为叶先生的影响才入读,莫名开心。佳词里里的幽微,言有尽而意无穷。继续了解其他的作品。
评分叶先生一身风范。
评分合上书籍。得知南开中文系的好朋友真的是因为叶先生的影响才入读,莫名开心。佳词里里的幽微,言有尽而意无穷。继续了解其他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