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正清、史景遷之後的西方“新生代中國通”
拉納•米特,西方新一代中國抗戰史研究權威,38歲即成為當時牛津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現任現代中國政治與曆史學教授。他在2007年創辦的牛津大學中國抗日戰爭研究中心,2014年升格為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成為西方漢學界的權威研究機構之一。
從2004年開始,他便輾轉多國為本書查閱資料,耗時十年纔最終完稿。本書一齣版即引起西方世界極大反響,贏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多國媒體盛贊。
深度•客觀•全麵
補正鮮為人知的抗戰細節
數十年來,西方人眼中的“二戰”始終是一場美英蘇領銜抗擊法西斯的血腥戰爭,亞洲戰上英勇抗擊日本的中國卻因種種原因被遺忘。
基於最新解禁檔案,西方著名曆史學傢拉納•米特披露瞭1937~1945年發生在中國戰場上的一連串入侵、屠殺與抗爭的史實:從日本悍然發動的七七事變,到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從忍痛炸毀黃河堤壩以水代兵,到派遣軍隊遠徵他國;從與羅斯福、丘吉爾、史迪威的國際大鬥法,到聚焦中國三大戰時人物——自戰火中誕生的劃時代巨人毛澤東,扛起韆斤重擔的戰時領袖蔣介石,從革命誌士墮落為漢奸的汪精衛……八年艱苦抗戰,無數悲天慟地的事件,萬韆大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共同構成瞭這部扣人心弦的戰爭史詩。
在書中,作者嚴肅地指齣:自“二戰”時起,中國就已經是“負責任的大國”。忍辱百年的中國如何從戰火中淬煉重生?今天的中日關係動輒緊張,背後有何曆史根源?翻開本書,你將找到真實的答案。
这本书正如作者所说,是写给欧美的读者的,故而专业人士读此书的收获不一定很大,学术性不是很强,但是一般的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抗日战争的全貌,作者的文笔相当好,读起来犹如故事一般引人入胜。需要批评的是此书的制作粗糙,用纸不好,有缺角,且掉纸沫,印刷用墨稍浅,尤其是...
評分明年就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这本书是向中国民众提前送上的一份厚礼,值得中国读者笑纳。 应该说现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书籍已经出了不少了,当然中国人自己出的书籍远远多于外国人写的相关书籍。随着离抗日战争的时间越长,与现实的政治利益关系越来越少...
評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生存危机,也是我们所遭遇的最为深重的一场灾难。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那种肆意的烧杀淫掠,那种对国人穷凶极恶的杀戮,那种对中国必欲灭之而后快的残忍,为我们留下了最为惨痛的心灵伤痛。然而,随着好段历史的渐行渐远,对于大多数...
評分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发生时间之近,中国战场二战史本最不应被遗忘,但是因为牵涉各当权势力的历史基础和合法性,东亚各种官方解读“罗生门”到极致;因为参与者自身不能严肃对待,加上东西方文化差异,作为旁观者的欧美苏也有意无意地忽视这段历史。或许只有作者印度裔剑桥教...
評分明年就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这本书是向中国民众提前送上的一份厚礼,值得中国读者笑纳。 应该说现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书籍已经出了不少了,当然中国人自己出的书籍远远多于外国人写的相关书籍。随着离抗日战争的时间越长,与现实的政治利益关系越来越少...
亞馬遜滿99送一本,幸好是送的。
评分我想說:寫曆史是不是很容易啊?隻要資料“齊全”。
评分作者過於注重無關緊要的文史材料以呈現特稿文體,完全忽略瞭主脈絡的史政研究,各方麵都缺乏專業性,且是“白費史”匪諜史觀。在方德萬、齊锡生之後還有膽子齣這般抗戰史,實乃班門弄斧
评分西方學者研究中國抗日戰爭的著作,詳細論述瞭中國在二戰同盟國中的(孫子)地位,充分肯定瞭中國在二戰中亞洲戰場發揮的(憋屈)作用,盡管結論不一定都對,但確實是良心之作。書中其實支持瞭這樣一種觀點,即日本侵華為共産黨最終戰勝國民黨創造瞭有利條件。
评分不明白他是怎麼能被吹起來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