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作家,1930年生于尼日利亚,代表作有《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再也不得安宁》等。曾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英联邦诗歌奖、德国书业和平奖、尼日利亚国家奖等多项大奖,被英美等国大学授予了二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入选“全球百名公共知识分子”。
本书收录了钦努阿·阿契贝从八十年代末到二○○九年间的一系列散文和演讲。在不那么严格的意义上可看作阿契贝的精简版自传。
这些非洲生物没有灵魂、宗教、文化、历史、人类的语言,以及智商——有时我们会觉得这个看法本质上源于无知,其实并非如此。它是精心设计的一项发明。
压迫为其受害者重新命名,给他们打上烙印,就像农民给自己的牛群打上相同的烙印一样。压迫的目的就在于败坏受害者的个体精神和人性。不幸的是,压迫并不会自动带来有意义的反抗。它会导致模糊盲目的不满,或者最糟糕的,野蛮的内部混战,相互间强烈的爱恨纠结,就如渔夫筐子里的螃蟹,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为了确保没有一只会逃跑。
钦努阿·阿契贝的随笔集《非洲的污名》和他的小说一样,致力澄清对于非洲的一贯偏见。非洲形象最著名的代表《黑暗之心》,在阿契贝眼中却是最具殖民色彩的褊狭解读,他严厉批判康拉德、格雷厄姆·格林、吉卜林这些经典“代言人”展现的殖民地形象。将这本书和格林的《没有地图...
评分我在上大学之后,突然变得不愿与人说起我的祖籍。如果我是上海、广州或者北京当然可以趾高气扬的宣传,但是我来自山西,这个被很多负面新闻包裹的地方。一般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是哪里人,我是山西的,哦(对方会露出不想跟你搭话的感觉),然后会说,那你家里是不是挖煤的啊,...
评分去年读过阿契贝的第一本书《一只祭祀用的蛋》,是本短篇小说集。读完之后,并无多大感觉,毋宁说,读这本书带有猎奇心理,毕竟没有读过非洲作家写的书,试试也无妨嘛。非洲大陆虽物产丰饶,却贫穷落后,不仅是物质层面,更是文化层面。肚子吃不饱,怎能大声说话?生存都成问题...
评分钦努阿·阿契贝的随笔集《非洲的污名》和他的小说一样,致力澄清对于非洲的一贯偏见。非洲形象最著名的代表《黑暗之心》,在阿契贝眼中却是最具殖民色彩的褊狭解读,他严厉批判康拉德、格雷厄姆·格林、吉卜林这些经典“代言人”展现的殖民地形象。将这本书和格林的《没有地图...
评分Chinua Achebe 可称是当代非洲文学之父,The Education of a British-Protected Child 里收录了他的16篇带有自传色彩的散文,探讨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当代非洲文学、语言、传统等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欣赏他温和“折衷”的立场, 或用Achebe自己的话来说,“a view ...
先前读过阿契贝的作品,对其观念也多有熟悉。读这本集子时,倒是出于时间地点的缘故,突然为阿契贝以及和那些与阿契贝一样的非洲作家在批判之下隐藏的深深归属感所叹服——这种姿态要把某些号称“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的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公知甩出不知道多少条街……
评分阿契贝的杂文集,收录了从80年代末到2009年的一些随笔和演讲,有关他的非洲态度和文学态度,正如书名所选的那篇《非洲的污名》(阿契贝对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对非洲歪曲的声讨)一样,整本书核心就是通过一个来自内部作家的发声还原一个真实的非洲。
评分3.5/5,后殖民的主题被翻来覆去言说到几乎要让人厌烦的地步,即使如此,在读到最后一篇《非洲是人》的时候,还是会有种振聋发聩的感觉……正是因为有像阿契贝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人觉得非洲依旧是有希望的,才会让人觉得非洲研究是有意义的。 不过文章的质量其实参差不齐,如同全书的主题一样,某些人和某些事被反复的提及和言说,对康拉德的解读其实有些过度,而对阿方索一世则有粉饰之嫌,算来算去真正搔到痒处的也就两三篇而已。
评分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例子,西方国家将非洲当成自己的实验室,将一些未经验证的经济学理论直接在非洲国家实验,导致了很大的灾祸
评分非常棒的文集,澄清了非洲的污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