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拉开战国序幕,七雄并起,逐鹿天下。魏文侯挥鞭,取河西、定中山,开霸业之先河。齐威王后来居上,围魏救赵。决胜马陵,崛起于东夏。天下诸国,莫不以富国强兵为要旨。变法以图强。商鞅变法于西土,秦国由是而兴起;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北方,赵国因此而强盛。当是时,狼烟乍起,风云变色,铁血与权谋交错。名将纷涌,谋士迭出,或合纵,或连横。争雄斗霸。凭借着商鞅变法打下的坚实基础,秦国脱颖而出,对东方诸国鲸吞蚕食,一枝独秀。长平之战扫除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障碍,及至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吞并东方六国,长达二百五十年的诸侯混战终于偃旗息鼓。
战国是中国历史最精彩的一段,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虽为乱世,却生机勃勃,诸子百家绽放思想之花,为中国文化史难以逾越之高峰。厚实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其源头莫不始于战国,读懂战国,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春秋战国五百年,浓缩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战国的混乱,逼迫各国不得不变法以图新,秦有商鞅,魏有李悝,楚有吴起,赵有武灵王,国家变革才能图富国强兵,求生存。时时刻刻的革新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优渥的土壤,燃起百家争鸣之火,燃起侠肝义胆之风。刺客“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之胆识,后世尚有?李牧击匈奴之智,汉唐及否?孔孟老庄,纵横捭阖,各家巨子,后世尚能新否? 然专制之始,国民精神之衰。
评分看完小说大秦帝国,再看这部“正史”。两本书时间基本平行的,史料剪裁也差不多,可互做参考。
评分平铺直叙唠唠叨叨,偏引臆测。好在最后的总结甚好。“自秦一统天下,之后两千年,思想几乎寸步未进,停滞不前,甚至大大倒退。问题不是出在国家版图的大一统,而是出在思想上的大一统,当创新之源头被截断,文化陷入一潭死水就成了必然。在后世儒学独尊的年代,却未能产生一个可匹敌于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师,儒学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学派自不必说。道家宗师老子、庄子、列子也未被后世超越,富有平民色彩的墨家则在专制时代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评分2018年60:看战国历史很头疼的一点就是嬴政的身世,我坚持他是庄襄王的儿子。作者的观点不是,书里有这么一句很误导人的话:“明确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的史料,是大名鼎鼎的《史记》”。但是!这是记载在吕不韦列传里的,秦始皇本纪里明确记载嬴政就是庄襄王的儿子,赵姬生嬴政非但没有早产,而是晚生,理论上就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读《史记》有一个通则:本纪和列传记载不同,本纪可信度高于列传。 为什么只提吕不韦列传的记载?而不提秦本纪完全相反的记载?都出自《史记》,不该都写出来,读者自行判断吗? 【很长!看了两个月!除了一些对人物对事件的看法很主观、略浅薄,大致没什么问题,可读性也挺好】
评分我不太喜欢这种抢占好名字的书,甚至包括童书业《春秋史》,但是这本《战国全史》基本把战国时期的都讲全了,很详细, 担当得起这个名字,也防止了其他烂书抢占这种好名字,除了苏秦的时间我不太认同,基本上是很详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