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国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余华作品:在细雨中呼喊》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作者因本书荣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等奖。
回忆里传出呼喊声 ——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随想 文/3rdROCK “1965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余华轻而易举地将我带入他的叙述语境。面对“1965年”,书中的“我”具备了回忆的可能性和必须...
评分很多时候看小说都会想“如果这个人不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如果这个事情不这样发展会走向哪里呢?如果…”然后发现小说和生活一样都是没有如果的,那些人那些事,绝无仅有无法复制,无法改变的“现实”注定引导向那样的结局。归根结底也不是谁的错,人不怕穷但怕苦,可穷苦总是共生。
评分在细雨中,在昏暗中,在循环往复中,呼喊,彷徨,困顿不前。与命运,与人性,与环境抗争与妥协。让雨水掩饰,装饰一个少年的过去,怀疑,绝望,与雨后新天地。
评分每一个故事都想抄下来,怎么能写得那么生动感人又令人疼痛呢?
评分个人觉得,比活着好
评分清新冷峻的童年。环形的叙事结构可能是余华最富技巧的长篇。情节和叙事风格上和《活着》一样残忍冷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