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是黑塞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它用一系列象征和譬喻编织起一种哲学上的乌托邦设想,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后未来世界的寓言。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读完此书大概是在2009年,当时写的短评是这样: “我觉得自己有点类似于德格拉里乌斯。其实这本书让我感觉沉闷,阅读的愉悦感不大,虽然有些段落挺有启发。其实读这本书的这个阶段,我的状态是望着一书店的书想我现在最需要的已经不是这些,我还能从这些书中得到什么呢...
评分——关于黑塞《玻璃球游戏》中传记三篇中的忏悔长老 忏悔长老属于黑塞晚年的著作《玻璃球游戏》传记三篇的其中一篇。这本书是黑塞晚年的最后一部小说。从构思到成书12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忏悔长老》成书比较早,是一个单独的篇章。黑塞原本打算写一系列不同国家不同历史...
评分持续被击中非常多的点: 关于少年人的找寻,感召,脱离旧世界进入新世界的transition, 精神体验,信仰与怀疑的辩证关系,了解真理的反面以更深了解真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balance,出世与逃避,静修的重要性,向内探寻以及向外的革命之间作用的相互转化与良性循环,美学与伦理...
评分《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从构思到付梓出版长达12年,可以说该书可以作为黑塞本人一生思考的总结。凡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清楚的晓得:世俗世界与理想精神世界的冲突与调解是黑塞从始至终思考的主题,如果就黑塞作品作一个简要的概括或梳理出一个脉络,我比较倾...
评分大概是黑塞之旅的最后一程了。黑塞有让人敏感的力量,使人与生活都变得层叠、复杂,却又总在最后归一,这也是黑塞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和其他主角不一样的是,克内希特并没有绕食色欲的弯路,几乎是直线地成长、进入不同的价值观的差异对比中,孰优孰劣也更多地交给了读者定夺。最后的三篇传记值得重读
评分1711:《荒原狼》开始难啃就放了,玻引言部分也是难啃,可一旦越过去,后面就朗朗上口。文中谈易经,谈卡斯塔利亚脑子立马映射到佛教的密宗、显宗及辩经大会。看完后思索动机应该是觉醒和责任感,也感觉结局突兀。但阅读完西奥多•齐奥科斯基《一面聚焦于想象中的未来的镜子》便认同及释疑,相当赞
评分有意思。虽然开了男主光环,但是思绪才是最精湛的。
评分语言偏抽象;故事性弱。可能20164月不想看这种小说(成长三小说,克里斯多夫,人生的枷锁)内心戏巨多,读起来鸡巴累。作者说好了体验才能改变人。但文字怎么传达升华体验。只能说了一堆顿悟的道理而已。有些句子有共鸣智慧。静修,接地气参与社会,但也不是光行动不想,而是深思熟虑行动,即使人生意义虚无,我们也是可以生存在这世界上的,因为存在本身就是意义,我们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一部分
评分有意思。虽然开了男主光环,但是思绪才是最精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