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

热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埃里克·克里纳伯格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徐家良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18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灾难 
  • 公共管理 
  • 美国研究 
  • 社会史 
  • 社会 
  • 美国 
  • 城市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以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市遭遇的造成700余人非正常死亡的热浪为研究对象,作者结合具体的事件背景,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孤独中去世?进一步的相关问题是,人应该如何有尊严活着和死去。作者通过对城市家庭传统、邻里关系、公共政策、新闻报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剖析,探讨了造成灾害的社会因素。这一深入并富有解释力的社会剖析,使此个案研究具有典范性的指导意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看译者后记,态度很认真,先是硕士生群译(但却都没署名),后来译者又到国外访问,同时请教和拜访了不少专业人士,甚至作者本人。但不得不说,有些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好,尤其是专业术语和比较有专业色彩的句子。没有英文版,只是看着不对劲的时候看下谷歌图书,边看边吹毛求疵...

评分

《热浪》一书分享提纲: 1.全书主要内容概述与梳理——全书写作框架的梳理和介绍(P40-42) 2.《热浪》一书研究与写作的独特之处: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分析路径——精彩的社区个案研究——在个案研究方面的上佳表现(可控性、扩散性、对理论和材料的准确运用、严谨性与责任...  

评分

评分

读这本书是看到某个公众号推荐书单,觉得这本书关照的灾难和背后的社会学思考对这次疫情有一些可供参考之处。 整本书分五章,前两章通过两个社区的比对研究确定了这次热浪灾难中的死者画像:贫困年老独居的少数族裔男性。后三章分别从政府理政思路、社会互动和媒体建构三个角度...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63] 关于城市隔离的令人痛心的研究。作者从1995年芝加哥热浪事件出发,探讨了安全繁荣的商业街区和社会生活对整合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政府如何在危机中以公关为先、将政府视为经营者而非公共服务提供者、缺乏协调、推卸责任的表现,媒体以发行量为根本考虑、在报道过程中重视吸引眼球的消息、针对目标群体区隔报道,这些都恶化了城市中最被孤立的群体所处的困境。更为讽刺的是,在自媒体日益兴盛,人们崇尚个体化的今天,文中出现的状况更加严重,日本出现大量的孤独死,中国的独居人口也在显著提高,自然灾害永远不会脱离社会情境单独起作用,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原子化的个体、构建更为理想的社会生态呢?

评分

不得不感叹中国人顽强的生命力,100华氏度(约合37.78摄氏度)对于中国人不大可能会造成像芝加哥那样巨大的杀伤力(五天死去了750多人) 本书叙述了1995年7月一场为期五天的热浪袭击了芝加哥,造成了750多人死亡,然后著名的芝加哥学派对这场灾难进行了社会剖析。研究的步骤是先对事件城市和一些很简单的数据统计,也有一些质性方法上的应用,得出的结论是城市中人与人关系的淡泊(提供了一些乡村样本的比较),政府处理不得当,媒体为了继续从某些政府官员处获得信息而隐瞒实际灾情…… 虽然现在看这些结论比较老套,但本书英文版于2002年出版,可能对于那个时候的学术界确实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8-06-05 17:53:56

评分

问题很好,有与涂尔干以及城市社会学学者们的理论对话,再加上芝加哥严重的种族隔离背景。喜欢第二章对社区生活与独居老人的比较研究,可惜经验材料并不深入。后面几章写的却有点像公共政策研究……

评分

一本秉承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研究思路,以城市灾难作为个案考察对象的上佳论著,综合运用访谈、田野实地调查、计量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造成芝加哥炎热灾难高致死率的深层次原因,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无论是作者的研究视角,还是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精准运用,都可圈可点,非常值得后学者参考。而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烈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同样让人敬佩不已。

评分

翻译太糟糕了,可怕!!!! 几乎每页都有错误!!! 不仅很多专业词汇被错译,还有好几处把整个原句意思都译反掉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经典的书不让业内的人负责翻译,很砸商务印书馆的招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