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冯骥才 回忆录 回忆录/传记 历史 文学史 随笔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
发表于2025-01-23
凌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记录作者1977-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式写作”的人和事。书中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在那个年代,这些记忆一如江河早春的凌汛,带着不可遏制的春意迅猛地来到人间。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其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五十余种,其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十余种文字,出版各种译本三十余种。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它纪念了伤痕文学所打破的中国文学寒彻的冰面,所叫醒的疯狂时代里矇昧的良知,虽然这股文学热浪无法达到纯文学的高度,但它履行了去追问一场社会大灾难的使命。
评分2017097。4分。凌汛之时,乍暖还寒,但毕竟是向着春天的,是埋葬了冬天的。追忆那个转瞬即逝的时代。
评分感觉这本不如上一本记录wg生活的《无路可逃》 大约上一本是纯自我的写作,这一本记述76-79年冯骥才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作经历的书,有了太多的“社交”属性 当然人老了之后回忆年轻时候的自己和周围 特别是刚刚从wg那种恐怖中缓过劲儿来的自己和周围,往往是美好的成分多吧 因此冯很看重那种“小拳拳捶你胸口领导你坏坏人家都受伤了”的伤痕文学写作 也把那种钦定的某种程度上的写作的“自由”看的很重。 所以称之为“凌汛”。 因此反思就相对少些,并没有一言涉及这大河的解冻不过是稍微温和一些的篱笆的圈养。 这就是中国特色式的作家的悲哀 冯是好作家,不够一流,但至少二流是以上。就冲他整理和反思wg中普通人遭遇的种种努力,也该获得一流的尊重
评分冯骥才对后文革破冰时期乍暖还寒的北京文坛所做生动记录,图书设计别出心裁
评分看完了无路可逃,意犹未尽又跑来把凌汛买来看。以前对大冯知之甚少,更无法想象出他在那十年里究竟经历过什么,又是怎样一点点熬出头的。我惊叹他的才情,敬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仍能保持人性淳朴善良的言行。有那么多没能捱过来的优秀文人,大冯是幸运的。
《凌汛》是作者记录他1976~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写作时的一段经历,。那个年代,政治暖流让文坛涌动了起来,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作品用激动、真情、反思记录着人的心灵和社会的变化,全社会呈现人人爱文学的活跃。虽然严寒总要与暖流、春风拉锯,但繁荣的景象令人感动。
评分我称冯先生叫大冯是有点托大,但大冯确实文学界的资深人士都这样叫的.自从他担任了副部级高官,我确实没见他写过很精彩的作品,虽然他做了很多很好的文化事,但作家还是要有作品的。可是,一个作家在奉献了很多好作品之后,还这样期待他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比如一个老农民,青壮年的...
评分《凌汛》是作者记录他1976~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写作时的一段经历,。那个年代,政治暖流让文坛涌动了起来,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作品用激动、真情、反思记录着人的心灵和社会的变化,全社会呈现人人爱文学的活跃。虽然严寒总要与暖流、春风拉锯,但繁荣的景象令人感动。
评分如今的冯骥才以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者的身份为公众所熟知,而留在文学读者记忆中的,更是那个写《神鞭》、《三寸金莲》、《炮打双灯》,写《一百个人的十年》的作家冯骥才。而奔波于乡野,为即将逝去的民间文化大声疾呼的冯骥才,其实也并未忘却自己的文学来路,当从友人那...
评分我称冯先生叫大冯是有点托大,但大冯确实文学界的资深人士都这样叫的.自从他担任了副部级高官,我确实没见他写过很精彩的作品,虽然他做了很多很好的文化事,但作家还是要有作品的。可是,一个作家在奉献了很多好作品之后,还这样期待他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比如一个老农民,青壮年的...
凌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