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趣史

脚注趣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安东尼·格拉夫敦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张弢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4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35713
丛书系列: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图书标签:
  • 文化史
  • 学术史
  • 历史
  • 文化
  • 文化研究
  • 脚注趣史
  • 脚注
  • 学术
  • 脚注
  • 趣史
  • 历史
  • 趣闻
  • 笔记
  • 文化
  • 阅读
  • 知识
  • 趣味
  • 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负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一个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也有史学家。脚注的发展变化历时甚久、波折重重,它的故事将一缕新的光芒照向了史学史尚未被述及的部分中很多幽暗的角落。

格拉夫敦笔下的脚注的历史确实“有趣”,他像一名出色的侦探一样,以倒叙的方式,从当代主流历史学家们的实践出发,逐步回溯前贤,直至其在中世纪的“史前”源头。他对“脚注学”(Fussnotengeschichte)的梳理,篇幅虽小,却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Donald R. Kelley(美国罗格斯大学)

安东尼•格拉夫敦以其广博的学识,将各个时期看待与运用脚注的方式的变迁,与历史写作之发展的大背景一起,编织成一个丰富而多面的故事。

——Ernst Breisach(美国西密歇根大学)

脚注在西方的史学中曾经被视为一种作用令人生疑的辅助手段,现在却成了史学著作合法性的基础。格拉夫敦用不乏冷峻幽默的笔调,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判断,描绘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关于近代西方史学重要人物和阶段最为凝练而具洞见的介绍。《脚注趣史》谈论的虽是西方近代的学术,却能引起浸润于中国学术传统的读书人的共鸣。这未必是一本可以轻松读完的小书,但却是一本能给人许多启示的著作,也就是说,这是一本无可取代的小经典。

——陆扬(北京大学)

这部《脚注趣史》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片陌生的知识丛林。不过,沿着脚注演变的线索,有心的读者不时会有意外的收获,会惊艳近代早期欧洲史学的绚丽,会感佩那些学者的匠心旨趣,会反思我们使用注释的意义和方式……

——刘北成(清华大学)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安东尼•格拉夫敦(Anthony Grafto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Henry Putnam校级特聘历史学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师从著名史家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专研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史、书籍与阅读的历史、19世纪之前的学术史和教育史等。

张弢,1978年生,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欧洲大学史、学术史方向的研究。

王春华,1980年生,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史学理论研究。

目录信息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脚注:一种文献类型的诞生
第二章 兰克:科学化史学的一则注脚
第三章 历史学家的缪斯:兰克的通向脚注之路
第四章 脚注与哲学:一段启蒙时代的插曲
第五章 返回未来(一):德图给细节提供文献证明
第六章 返回未来(二):教会史学家与古物研究者蚂蚁般的劳作
第七章 博学研究深渊中的清晰明快:现代脚注的笛卡儿源头
跋 几个总结性的脚注
名词对译表
索引
编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编者按:一个严肃学者在其日常学术生活中几乎不可能离开脚注。使用脚注也从而变为界定学者身份以及严肃学术论著的标志。 旅美历史学者陈怀宇通过中西学术传统的对比,探讨了格氏在《脚注趣史》中所揭示的现代西方学术传统的兴起与演变。 格氏通过倒叙的方式考察了活跃在19世纪...  

评分

文/贝小戎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学术史学家安东尼·格拉夫敦在《脚注趣史》中,从脚注这一著述元素入手,梳理了西方学术的源流。他这本书只有241页,但有370个脚注。 格拉夫敦说,脚注是科学和学术实践中一个常见的组成部分,“在经年累月的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们...  

评分

这书的内容不是谈脚注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规范。脚注是西方的学术规范,人家早已不用像我们还在这个层面上谈必要性。作者谈的是脚注的学术史,脚注起源后学术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们的脚注风格和特色,以及他们的脚注背后的那些机锋和梗。作者带我...  

评分

这书的内容不是谈脚注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规范。脚注是西方的学术规范,人家早已不用像我们还在这个层面上谈必要性。作者谈的是脚注的学术史,脚注起源后学术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们的脚注风格和特色,以及他们的脚注背后的那些机锋和梗。作者带我...  

评分

这书的内容不是谈脚注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规范。脚注是西方的学术规范,人家早已不用像我们还在这个层面上谈必要性。作者谈的是脚注的学术史,脚注起源后学术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师们的脚注风格和特色,以及他们的脚注背后的那些机锋和梗。作者带我...  

用户评价

评分

和书名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是一本关于历史学写作的历史,而且很难说是大众意义上的有趣。叙述了欧洲史学方法论的变迁过程,对专业读者来说可能比较有趣吧,我是就看看热闹……虽然这本书叫《脚注趣史》,文中所有注释却全是尾注,我也是不懂了。而且大量德文注释未翻译,大概有20页之多。

评分

看完一遍,好开心。俩人俩月译完,不简单呐。谁来写写我们的注疏呀……

评分

看完一遍,好开心。俩人俩月译完,不简单呐。谁来写写我们的注疏呀……

评分

高级还多高级的,可是不怎么有趣嘛,缺少八卦……

评分

最近很迷格拉夫敦老爷爷,趁热打铁赶紧读。一部非常有趣而博学的著作(老爷爷们为何如此吊,为何能读那么多的书),遗憾的是所有的脚注都是尾注,我想原版应该不是尾注,可能是出版商的原因吧。脚注缘起时间众说纷纭,老爷爷在这本书中对不同时间不同学者使用脚注(注释)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评述,从12世纪罗马法规范化的注释,到16世纪德图对一手资源的“迷恋”(虽然他没有使用脚注但却鞭策后人对细节的追求),到17世纪教会史学家和古物研究者们在复古热情中对史料的征引,到18世纪启蒙时期吉本等人对脚注的严肃践行,再到19世纪兰克以疯狂又厌恶的态度赋予了脚注崇高的地位,并敦促后辈们回归文献,潜心研究。兴起、鼎盛、衰落,从脚注如何成为标准学术工具的变迁史中可略窥一代代学者的观念变化,并体悟一门学科在时间长河中的跌宕起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