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新忠,生于1969年,浙江临安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社会史研究。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获“2002年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另著有《中国家庭史•明清卷》、《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编有《医疗、社会与文化读本》等,发表论文60余篇。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新忠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3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166282
丛书系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医疗史 
  • 医疗社会史 
  • 历史 
  • 余新忠 
  • 明清史 
  • 清史 
  • 清代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中国史学界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本书援入新视野,探讨新问题,把握中国历史运行的实情,致力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与发展,既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延伸了疾病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世社会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重版序言 不久前,由王吉民和伍连德完成于1930年代,中国第一部英文医学史著作《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当今医界的权威学者韩启德在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写道:   虽然从读书到工作,几十年间我...  

评分

文内对中医传染病研究的综述颇值得一看。但主体内容从方志中考证江南地区瘟疫概貌部分略显单薄,作为大陆的开拓性作品已算不错了。

评分

余新忠博士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可说是非主流的历史研究。虽然论文引用了大量主流史学研究常引用的资料,如方志、文集等,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比较注重政治、制度与上层学术思想等,一般人对历史这门学问的了解也多局限于此,所以在主题上,或许让读者觉得不属主流...  

评分

余新忠做的这个研究方向,在大陆该算是开拓性的了——医疗疾病史,颇有点填补国内空白的意思,这当然是指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而医学的“内史”,即从技术角度阐述的医学史,那已经是积累了很多成果了,这里且按下不表,单去说余新忠的这本江南瘟疫研究,正像余新忠以及...  

评分

重版序言 不久前,由王吉民和伍连德完成于1930年代,中国第一部英文医学史著作《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当今医界的权威学者韩启德在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写道:   虽然从读书到工作,几十年间我...  

用户评价

评分

④瘟疫认识:病原(病毒细菌原虫蠕虫/鬼神司疫+疫气致疫)病因(道德+现实-内因饥寒冻馁习惯不良+外因灾荒战乱习俗尸体燃料不洁人稠)传染方式(体系:疫气》空气传播/个案:介质水食触虫病人)⑤成因:灾乱、人口、环境、习俗⑥卫生防疫观念行为:驱避疫鬼,预防养生个人清洁环境整治食品安全,避疫隔离检疫人工免疫;各界救疗措施:朝廷消极临时,地方尽量有为,民间主要:临时救治和日常施医(个人家族行业善会),病家行为:祈禳求医自疗;医学发展:记述说辞不同,治疗资源不等,中西交流,知识普及&职业开放》乩仙取效&药材市场;影响有限:人口微损,生态调节⑦结论:瘟疫特点地方反应国家社会生态体系

评分

读这本书,纯粹是由于一个基于现实而产生的疑问:古代社会是如何应对大规模的瘟疫的?从本书来看,不论是疫病本身,还是面对瘟疫各主体的作用,清代与当下其实很难比量;但是有一点我想是有相似处的:“相对于那些直接表面的影响,瘟疫在人们心态和风俗信仰方面相对隐性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和关键。亲人死亡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是多少可以想见的。”这个问题,在本书中仅有所提及而未深入阐发,但正如作者所言:“这类并不那么显著的后果日积月累,必然会对人类的行为和信仰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对社会历史的作用虽不像人口死亡、政权更替、经济衰退那样直接和明显,但却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

评分

据说作者是专门研究中国医疗史的学者。本书是作者2002年的博论,也是Mainland学者写医疗史的嚆矢。全书最大的亮点是清代江南瘟疫发生时朝廷、官府、社会力量和普通民众的互动研究,此外文中的数据也比较丰富。但一些推理有牵强之处,得出的小结论略显仓促。有关医学的“进步”、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着墨再多点就好了。

评分

结构性很强的文章,“危机,认知,应对的”社会史书写范式。当然这在国内医疗史界是开山之作。在没有系统检索工具时代,作者梳理史料,厘定概念,每一步都是未知的路,竟然走下来了。还条理清晰,在今天依然可以当做范文来读。而且结构性很强的文章能保持可读性,一颗赛艇哈。

评分

④瘟疫认识:病原(病毒细菌原虫蠕虫/鬼神司疫+疫气致疫)病因(道德+现实-内因饥寒冻馁习惯不良+外因灾荒战乱习俗尸体燃料不洁人稠)传染方式(体系:疫气》空气传播/个案:介质水食触虫病人)⑤成因:灾乱、人口、环境、习俗⑥卫生防疫观念行为:驱避疫鬼,预防养生个人清洁环境整治食品安全,避疫隔离检疫人工免疫;各界救疗措施:朝廷消极临时,地方尽量有为,民间主要:临时救治和日常施医(个人家族行业善会),病家行为:祈禳求医自疗;医学发展:记述说辞不同,治疗资源不等,中西交流,知识普及&职业开放》乩仙取效&药材市场;影响有限:人口微损,生态调节⑦结论:瘟疫特点地方反应国家社会生态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