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
194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
1967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哲学,该校校友包括甘地和泰戈尔
1970-1978年,从事记者工作
1978年,出版了处女作《风暴岛》,声名鹊起,专职写作
1989年,出版代表作《圣殿春秋》,被《泰晤士报》的读者票选为过去60年人类历史上第二伟大的小说
当代大师级历史悬疑小说作家。
2010年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19部小说被译成30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亿本。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书店里,都能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肯•福莱特的作品。
肯•福莱特的小说都有史实根据,就像新闻记录一样,犀利、精密而准确,据说,他的小说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还能保证文学性,文字干脆利落,绝不炫耀辞藻,以最精简的笔墨烘托出最紧张刺激的氛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在他笔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体会宏大历史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小说自身的强大魅力。
本书是肯•福莱特的处女作,一上市即受到广泛的关注,被改编为热门电影,并于次年获得了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至1999年全球累计销量逾1000万册,是美国《出版人周刊》《时代周刊》等杂志强烈推荐的超级畅销小说。
早在1943年,德国军方就觉察到盟军即将反攻西线战场,但对确切的登陆地点和事件,缺乏进一步的情报。亨利•费伯是希特勒唯一信任的间谍,外表英俊而严肃,行事滴水不漏,任何知道他身份的人,只要看到了他的脸,都会被他灭口。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他秘密潜入英国,只有他知道盟军真正的进攻地点,他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将这个情报送往柏林。
英国人为了阻止情报外泄,派出了军情五处的专业特工。费伯孤身潜行,一路避开英国特工的追击,保护着左右战局的情报胶片,来到英国边境的荒凉海岛——风暴岛。
在这座荒凉的小岛上,他遇到了少妇露西。对美和爱情的渴望一直潜藏在他内心深处,此刻却渐渐苏醒;他被训练成一名冷酷无情的杀手,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可是在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动摇了……
这部福莱特作品里印象最深的是“针眼“费伯杀人时的描写,尤其是他用那把细锥形匕首来取人性命,从第一个女房东开始到最后一个老汤姆,出手断魂,锥锥夺命。费伯集间谍、刺客、杀手功能于一身,日夜穿行在英伦大地的河流、街巷和岛屿间,化身着那个上尉垂死前呻吟出的”你........
评分小时候看书的主要途径是去图书馆借阅,(虽然书价还算便宜,但工资低,而且书店的书也少的可怜)庆幸的是书虽然读的不多,但大部分都是经典。那时候没有网络,见不到排行榜,没有同好交流,能把优秀的作品不漏掉,简直有点佩服自己的好运了。时间过得真特么快啊,三十多年转瞬...
评分 评分小时候看书的主要途径是去图书馆借阅,(虽然书价还算便宜,但工资低,而且书店的书也少的可怜)庆幸的是书虽然读的不多,但大部分都是经典。那时候没有网络,见不到排行榜,没有同好交流,能把优秀的作品不漏掉,简直有点佩服自己的好运了。时间过得真特么快啊,三十多年转瞬...
评分基于真实历史的小说永远绕不过的障碍就是读者从一开始就被剧透了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即便如此本书尤其是最后几章,仍然给了人欲罢不能地的吸引力。 反派亨利阴险狡诈狠辣,像一部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执行自己的使命。在露西出现之前,对于阻拦他实现计划的所有人,哪怕是自己...
三线并进的叙事手法,以三十年前的眼光来看非常高洋上,现在也十分刷时髦值。要说不足之处的话就是女主和MI5特工的存在感略稀薄,作者把“针眼”塑造得太强大了,因此结尾又可惜又坑爹233333
评分已经是今年第四本间谍书了(是的间谍年);提到了孟席斯局长;福莱特老师的肉总是炖的很香;为什么不杀掉那两个老太太;老太太是百合吗?教授和特工为什么不CP?
评分德国间谍在几乎整部书里都神一样的存在:极其小心地将几乎所有可能知晓他身份的人一一灭口;每次都凭借自己的敏锐观察洞悉一切危险的信号而逃脱了层层追捕;还有总能有幸运伴随而死里逃生......最后却在荒岛上死于一个女人之手,未免结尾略显荒诞。
评分和佐佐木让异曲同工了
评分英国黄易,不如《银行家的情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