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

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
出品人:
页数:455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1
价格:58
装帧:
isbn号码:9787510817076
丛书系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图书标签:
  • 考古
  • 口述史
  • 历史
  • 考古学史
  • 学术史
  • 八卦
  • 石璋如
  • 传记
  • 石璋如
  • 口述历史
  • 考古学
  • 历史人物
  • 民国史
  • 学术访谈
  • 文化遗产
  • 历史记录
  • 中国近代史
  • 学者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百岁学人亲历中研院、史语所七十年兴衰、人事更迭。畅谈平生经历及学术生涯。翔实报告殷代建筑物基址墓葬群灰坑,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发前人未发之高论、于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对台湾古代文化遗址发掘,成果颇丰。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陈存恭,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院。

陈仲玉,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任育德,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目录信息

一、我的家乡
(一)故乡的山区胜迹
(二)家乡的用水
(三)家乡的住居
(四)家乡的农耕
(五)家乡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经济组织
(六)故乡的集市与贸易
(七)个人家世
(八)家中的经济与农耕情况
(九)故乡的医疗
(十)故乡的地方治安
二、求学生涯
(一)私塾与小学
(二)就读洛阳中学
(三)工作贴补家计
(四)短暂的军队生活
(五)军事化管理的河南大学
(六)河南大学史学系课程、师资与校园生活
(七)因实习而加入安阳发掘
三、安阳殷墟发掘(一)
(一)第五、六次安阳考古
(二)第七次安阳考古
(三)辛村第三次发掘
(四)第八次安阳考古
(五)谈陶片文物的整理分类
(六)签订冠带巷租约
(七)第九次安阳考古
四、安阳殷墟发掘(二)
(一)第十次安阳发掘
(二)“一○一二事件”与后续
(三)“一一一五事件”
(四)发现1022墓
(五)第十一次安阳发掘
(六)初离河南
(七)第十二次安阳考古
(八)第十三次安阳发掘
(九)YH127的甲骨灰土柱出土
(十)第十四次安阳发掘
(十一)洹水学校
(十二)第十五次安阳发掘
(十三)特殊的技术与发掘方法
(十四)洹水杂志
五、抗战前期的调查与研究
(一)绥远调查
(二)中研院南迁长沙
(三)宝鸡、醴泉调查
(四)昆明归队与工作
(五)史语所迁至龙泉镇龙头村
(六)天工学社的手工业调查
(七)有关长沙的古物撤退
(八)在龙头村的工作、生活
(九)我的研究工作
(十)云南农村社会、建筑调查
(十一)云南民俗
(十二)云南的田野调查
(十三)蔡院长过世、甲骨整理
(十四)长路迢迢到四川
(十五)分配房舍、化解与地方的误会
(十六)同仁的研究工作
(十七)在李庄的生活
六、抗战后期的调查与研究
(一)西北史地考察团之组织
(二)历史考察团抵达敦煌
(三)调查玉门关
(四)调查阳关
(五)黑水流域调查
(六)泾水流域遗迹调查
(七)龙门调查
(八)渭水、雍水周都城调查
(九)李庄讲论会报告
(十)追记《六同别录》
七、抗战复员及来台
(一)参与接收南京各文化机关
(二)在上海进行文物接收
(三)良渚调查
(四)史语所复员及同仁研究情况
(五)史语所播迁桃园杨梅
(六)杨梅的逸事
(七)中研院定居南港
(八)在台结婚
八、台湾考古与教学工作
(一)瑞岩调查
(二)大马璘发掘
(三)唭里岸、江头遗址调查
(四)第一次圆山发掘
(五)个人进行的各行业调查
(六)我的研究情形
(七)任教台大考古人类学系
(八)尖山实习、首次环岛调查
(九)大甲、圆山实习
(十)树林狗蹄山实习
(十一)东海岸调查
(十二)大甲调查
(十三)大坌坑与十三行遗址发掘
(十四)隘寮调查
(十五)授课方式的更动
九、对中研院、史语所重要活动的回忆
(一)中国历史学会成立
(二)第二次院士会议
(三)朱院长离职、胡适先生接任经纬
(四)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间所内动态
(五)中研院动态(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
(六)促进中日学术交流
(七)胡适院长过世及其丧事
(八)王世杰先生接长中研院
(九)第二届亚洲历史学家会议
(十)史语所文物出国展览
(十一)史语所交谊厅开幕
(十二)石虎出国展览
(十三)石虎、汉简回国经纬
(十四)清点汉简经纬
(十五)故宫借展经验
(十六)参与院内房舍工程协商
(十七)史语所订定所庆始末
(十八)筹备史语所四十周年所庆及成果展
(十九)史语所四十周年所庆活动
十、出国研究与参与的国际会议
(一)出席第九次太平洋科学会议
(二)赴日本京都访问经纬
(三)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概况
(四)京都生活
(五)参加亚洲第一届史学会议
(六)日本的宗教
(七)参观过的日本大学
(八)殷周青铜器在日本
(九)第三届亚洲史学会议
(十)参与迪阳博物馆研讨会
(十一)参访美国各大学
(十二)再游京都
十一、学术研究活动杂忆
(一)获颁“教育部”学术奖
(二)担任论文口试委员
(三)报告“武王伐纣的路线”
(四)获选长科会讲座教授、儿子完婚
(五)朱家骅、董同龢、董作宾先后过世
(六)同人乐林社
(七)欢迎茶会、平冈访台
(八)求医记
(九)讲论会报告“殷代车器”
(十)殷车研究、复原
(十一)个人研究(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
(十二)随李济所长视察台东八仙洞
(十三)为电视节目介绍殷墟
(十四)当选中研院十二届院士
(十五)担任考古组主任
(十六)史语所开办汉学会议
(十七)史语所为年长同仁举办的祝寿活动
(十八)参与学术活动不辍
(十九)一生不断的探索
附录一石璋如先生调查诸遗址之位置(195处)
附录二石璋如先生所参加之考古发掘(25处)
附录三石璋如先生主要著作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近60页安阳考古以外的倒是翻完了。。。很多细节能记得这么清楚,原来真是有日记/工作手札

评分

喜欢!好多内部八卦!那一代的考古学家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致敬。

评分

历史所谓真相渺不可知 然而往事历历 却铭心刻骨 片言只语的回忆里往往就藏着弥足珍贵的故实

评分

历史所谓真相渺不可知 然而往事历历 却铭心刻骨 片言只语的回忆里往往就藏着弥足珍贵的故实

评分

从第五次殷墟挖掘到第十五次挖掘,石皆参与其中。另,赴台后在台大讲授“田野考古学”,培养台湾新一代考古学人李亦园、张光直等。简直一部考古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