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修订版)

金庸传(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最近十几年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企业史、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等。

著有《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追寻律师的传统》等。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傅国涌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54389
丛书系列:铁葫芦·历史馆
图书标签:
  • 金庸 
  • 人物传记 
  • 传记 
  • 傅国涌 
  • 武侠 
  • 文学 
  • 中国 
  • 中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金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有人说他是“文坛侠圣”,有人称他为香港“良知的灯塔”,也有人认为他一钱不值。其实,媒体和大众的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坛之上的金庸。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详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2003年本书初版问世后曾引起广泛关注。十年后推出的修订本,使用大量原始材料,增补了许多鲜活的细节,不仅可以理解金庸作为报人、作家和商人的一生,并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更深地认识二十世纪风云跌宕的大时代,看到两岸三地在这个大时代中的变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傅国涌著《金庸传》(2003年第一版),2019年1月27日读完。读此书缘起金庸逝世,没读过一本金庸小说,没看过完整的金庸作品影视剧。 傅国涌作传视角和态度:平视传主、力求客观。 金庸的身世和经历 1.家世。查家,浙江海宁大族,清代文字狱受害者。 2.亲属。表哥徐志摩,穆旦,...  

评分

查公在94周岁逝世,人虽非“九五至尊”,离寿已逾越令人尊崇的耄耋之龄。他是妙笔生花的武侠小说家、杰出的报人、高明的编辑、彬彬的文化绅士。对吾等后辈而言,更是仰之弥高的崇碑,远远超过“一字师”。 作为小说家,查公成就瞩目。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  

评分

我们这一代人对金庸的记忆是从课堂上偷看武侠小说开始的,曾记得在语文课堂上蒙了课本的书皮偷看《射雕英雄传》,结果书被老师没收了去,那知老师也是金庸的拥趸,看完了居然归还我,且嘱我把另外几册也拿给他看。 傅国涌在《金庸传》中对金庸的人生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  

评分

傅国涌著《金庸传》(2003年第一版),2019年1月27日读完。读此书缘起金庸逝世,没读过一本金庸小说,没看过完整的金庸作品影视剧。 傅国涌作传视角和态度:平视传主、力求客观。 金庸的身世和经历 1.家世。查家,浙江海宁大族,清代文字狱受害者。 2.亲属。表哥徐志摩,穆旦,...  

评分

不少八零后,都有过在课堂上以课本为掩护偷偷的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我在那时则被港台那些过于夸张和戏说的武侠剧所误导,认为武侠小说也全是那些飞来飞去虚头巴脑的东西,所以在同辈人中我是比较晚真正阅读武侠小说的。直到本世纪初有一天无意中在广播电台听到播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发展历程。金庸先生小时候的经历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战乱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灾难。后来机缘巧合被派到香港分社,从而就在香港,与家人天各一方。与友人白手起家创建明报,让当时的社会了解世人所不知的一面,虽然主张中立,但最后通过个人价值观阐述所见所闻

评分

不错的书,我完全不是老金的粉,甚至很反感,此书很合乎我的口味。已经读了一半了,感觉渐入佳境。感觉老金为人的确复杂,1962年前后确实体现了一定的良知和敏锐。他当时对于毛左们的恶毒攻击的回应,今天拿来也不过时。金庸晚年耐不住寂寞,出丑不少;学海无涯是不错,但是何至于不远万里去读学位,有点不解。我向来认为真正的学问未必要在学校中获得,真知未必需要老师的指导。大概是被国内一干学者鄙视的结果,弄得老金非争这口气不可。

评分

关于金庸的传记,自言是唯一一本不以仰视角度看金庸的传记,作者在后记中也明言从未采访过金庸,而且本传记并不为金庸所认可。难得的是,翻阅时,发现查良镛居然和齐邦媛同住过一栋房子。1947年,作为《时与潮》编辑的查良镛住在上海梵王渡路,而与前往上海和父亲团聚的齐邦媛共住在618号大院。半年后,齐邦媛东渡台北教习英文,查良镛南飞香港成为《大公报》的一支笔。数十年后,二人著作风行大陆,虽然一为殿堂传诵的严肃文学,一为里巷传扬之武侠风范,然其承古至今,论述何为华夏何为故国的泱泱大中华之心并无二致。

评分

读完此书对金庸先生的一生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记得他过世时朋友圈一顿刷屏,八零九零后都是看他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长大的,但有多少人知道武侠小说不过是他的副业呢,真的好希望能读一读他写的社评。记得书中说金庸写社评时对很多政治大事都预测得很准,其实他也准确地预测了自己的寿命啊。不知道他的墓碑上是不是如他当日所想的那样刻下了那些话呢?

评分

旧作修订。写传主一生喜怒哀乐悲恐惊,虽不算详尽,也面面俱到。成书前后作者均未与金庸晤面,可谓典型的闭门造车,但这样倒也添了几分客观,免去朋友或仇家的偏颇。他一向重视从材料中挖掘可写之物,写此书也并不算难。当年也许是应邀所作之小品,后来也许会成为其最知名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