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聊聊拍照之前的那些事兒」
1-1 選相機:買對的,還是買貴的?
玩攝影少不瞭相機,所以我覺得把選擇相機的問題放在最前麵交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1-2 配鏡頭就像找自己的另一半兒
越來越覺得,選鏡頭就像是選老婆,沒有一款鏡頭可以滿足你所有的需要。鏡頭在體積、光圈、焦段、成像和價格這幾個重要指標下,根本無法做到一一滿足
1-3 拍攝模式不分專業和非專業
在網上,關於用什麼模式或擋位拍攝,也是網友問得比較多的問題。在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的印象中,純手動的M擋是最專業,也是可以拍齣好照片的擋位,然後是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會在拍攝不同題材時用不同的擋位,至於程序曝光的P擋及AUTO自動擋則被視為“傻瓜擋位”,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1-4 重新定義好照片的標準
確定一張照片的好與壞,有很多標準。例如,曝光是否準確、構圖是否閤理、色彩是否動人、內容是否深刻等
1-5 想清楚自己為什麼玩攝影
攝影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是一個小領域,但是走進來之後,纔發現這簡單的兩個字所涉及的東西又很廣泛。這是因為攝影本身就包含著技術和藝術兩個層麵,很多標準不明確甚至沒有標準,於是會造成不同的攝影幫派同時存在
第2章
「拍人像不想韆篇一律」
2-1 讓人物與周圍環境元素互動
還記得小時候全傢人齣去玩時,都會把我們放在景點的標誌物旁邊拍照片嗎?那個時候總是和很多遊客搶位置,拍留影紀念照,在照相機前挺胸抬頭帶上微笑,然後數著“一二三”,再按下快門;後來,人們開始伸齣兩個手指或兩隻臂膀,在鏡頭前有瞭更多的錶現,沒變的依然是會找個標誌物一起閤影
2-2 把人物放到風景中
其實這與上一節中提到的“讓人物與環境中元素互動”,都屬於環境人像的拍攝範疇,隻是前麵強調的是在小場景中的應用,這裏想聊聊在大場景中的實踐
2-3 沒必要擺好瞭再按快門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與朋友們翻看一起旅遊外齣或聚會沙龍的照片時,那些被瞬間抓拍到的錶情,往往會比做好被拍準備後擺拍的照片更吸引大傢的注意,也更容易勾起彼此的歡聲笑語,若是遇到一張醜化或惡搞的照片,甚至會讓大傢捧腹大笑。這說明,自然流露的瞬間,最容易打動人
2-4 不一定非要拍到臉
在很多城市風景和人文紀實的攝影作品中,往往會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代替傳統的大場景圖。例如,春運題材中,抓拍到一兩個親曆者的細節行為,往往會比人潮洶湧的照片更打動人;拍攝萬裏長城時,選取城牆斑駁的一個局部來拍攝,往往更能體現曆史的沉澱感
2-5 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
我這裏聊的角度並不是舉著相機圍著模特轉圈,也不是找一個可以把對方拍美、拍瘦的角度,而是指以模特眼睛為軸,相機到眼睛的視綫與地平綫形成的角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拍照片常用的是人類常規的視角,也就是站著直立拍攝,或者略微彎腰,盡量讓相機鏡頭與模特的視綫在一條水平綫上來拍攝人物
2-6 管他什麼焦段、設備還有參數
於人像攝影的書籍很多,網上也會有許多介紹,尤其是進入到攝影論壇或加入到攝影QQ群之後,關於人像攝影聊的更多的是用什麼相機和鏡頭拍人像畫質更好、焦外更炫;用什麼焦段拍人像最符閤標準比例,以及如何調節參數纔能讓曝光更準確等,好像給人像攝影這件事加上瞭許多標準
2-7 不要被天氣和光綫條件束縛
有一次是雨天,我跟朋友聊天,朋友突然問我什麼樣的天氣適閤拍照片,為什麼書上說晴天拍照片也要挑上午或傍晚的時間。我記得當時自己用手指瞭指窗外,告訴他這樣的陰雨天拍照也不錯,可以拍齣煙雨濛濛的感覺。朋友起身望嚮窗外,又看瞭看微笑的我,責令我不許說笑,繼續追問關於晴天拍攝時的光綫和時間問題
2-8 在暗光環境中尋找和利用光源
我的大多數拍攝都很隨意,並不是為瞭拍而拍,有時突然想按快門瞭,就拍瞭,所以顧不上手頭設備和光綫條件
2-9 人人都愛拍逆光
逆光人像照片給人一種暖意和美好的感覺,即使是在寒冷的鼕天,因為有透過照片“射進”眼睛裏的逆光,也會給看客帶來溫度
2-10 拍有情節、有情緒的照片
攝影人大多喜歡拍人像,從參與各種群拍到單獨約拍,甚至帶有一些想法和主題的拍攝,這些都是一種經曆,迴憶起來纔會發現自己對於人像攝影的理解一直在變化
第3章
「如果旅行的意義是拍照片」
3-1 行攝,不走尋常路
在行攝的路上想拍到好照片,步行是基礎。建議在齣行前做好計劃,雖然行攝靠走,但要走得有價值
3-2 多拍,從量中取質
無論是外齣旅行還是生活隨拍,我都建議朋友們能夠多按快門。很多關於如何拍齣好照片的問題,得到的答案往往也是“多拍”這兩個字
3-3 有時候拍照片要有一種運氣
我曾經在微博上斷章取義地說過這麼一段話:“一張美麗的風景照片,60%是因為景色本身好,30%是因為設備好,隻有10%是因為攝影師運氣好”,說的有點偏執,但細想起來卻不無道理
3-4 把刺激到你的顔色拍下來
行攝的路上,無論走到哪裏,都有極其豐富的顔色。發現最搶眼的顔色,並運用它們來完成拍攝,培養自己對顔色的敏感度
3-5 發現光影和利用天氣
都說攝影是光的藝術,那麼,在旅行中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大自然的各種光綫,這樣的親身感受和實踐,比紙上談兵更有意義
3-6 拍主題之前先拍到主體
在與一些雜誌編輯和比賽評委溝通交流時瞭解到,好照片都是有主題的,也就是說至少讓看到這張照片的人清楚知道攝影師在拍什麼,進而瞭解攝影師想錶達什麼
3-7 如何把尋常景物拍得不尋常
旅行中我們最常拍攝的對象就是標誌性景點,這樣的紀念照是從小受長輩們影響的習慣,每到一個新鮮的國傢或地區,都會把自己覺得最代錶當地特色的建築、雕塑或標牌等拍攝下來
3-8 用取景器框齣一幅畫麵
旅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眼睛所及的地方到處都是美景,而人眼的水平可視角度是120°,垂直可視角度是60°,也就是說我們眼睛瞬間捕捉到的也並非全部,更何況是通過一部相機去記錄旅途中的美景
3-9 嘗試把當地人拍入景中
起初,我在旅行時很少拍當地人,雖然看到很多前輩在旅行時拍攝形形色色的當地人,卻始終不敢觸碰這個領域
3-10 拋開手頭設備和理論束縛
我接觸過一些攝影師,聊過關於齣行攜帶設備的情況可供參考,基本分為三類
3-11 在旅行中拍有趣的照片
在旅行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趣的事,發生在眼前或身邊,把這些場景和瞬間記錄下來,是一種永久的迴憶
第4章
「後期調色經驗分享」
4-1 我的兩個後期
在分享後期經驗之前,想先聊聊我的兩個後期,也就是在按完快門之後,我常常會做的事情,以及我對照片PS的一些看法
4-2 還原顔色並加以修飾
我喜歡拍顔色豐富的風景,但是用不同的相機會拍攝齣不同的效果,總會有差彆。也就是說,無論用哪個型號的相機都無法原原本本地記錄眼睛看到的樣子。所以,我往往會通過後期調色,把照片弄成自己喜歡或期望的效果
4-3 嘗試電影色調
我喜歡看電影,尤其會被裏麵的畫麵顔色所吸引,所以有時候對照片的後期調色處理,會嘗試偏電影色調。後來發現,電影色調其實也並不唯一,也就是說不同題材和時期的電影,對於顔色的選擇也會不同
4-4 嘗試膠片色調
喜歡玩膠片攝影的朋友除瞭對膠片機和膠片成像過程的癡迷,還會有對膠片照片色調迷戀的原因。我也很喜歡膠片的照片,總是被其齣其不意的顔色和質感所迷倒。所以,我曾經用數碼片通過後期調色盡可能往膠片顔色上靠
4-5 嘗試清新風格
談到清新風格,可能每個人腦子裏都會浮現齣一幅明亮、溫暖的照片,無論是人像還是風景,都希望畫麵是乾淨、純粹的
4-6 嘗試單色效果
提到單色效果,起初我們都會想到黑白。後來我開始在黑白照片的基礎上嘗試通過“可選顔色”或“色彩平衡”來再次進行顔色的增減,發現這樣單色的調節很有意思,每種顔色都有明亮、飽和度和明度的調節,不同的配比,效果也會不同,所以說後期調色有點像做飯,每種佐料和原料的多少將會直接影像口味
4-7 嘗試深色濃厚效果
有時候拍攝老舊、殘破的環境時,我會選擇加重那種破敗的效果;有時拍攝顔色豐富的環境時,我也會選擇增加對比來誇大顔色的濃度;有時拍攝前景明亮背景略暗的畫麵時,我也會選擇顔色濃厚效果的嘗試
4-8 嘗試雙重曝光
雙重曝光是指在同一底片上進行兩次曝光,看上去就像兩張照片重疊在一起。讓我有這個想法來自於朋友的一次膠片拍攝的失誤操作,她誤把一捲已經拍完的膠捲又拍攝瞭一次,結果洗齣來的照片,全是兩張的疊加,雖然看著有點亂,但是很有趣
第5章
「對攝影的興趣如何保鮮」
5-1 嘗試更多的拍攝題材
延續自己對攝影的興趣,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嘗試更多拍攝領域。如果你之前喜歡拍景,不如嘗試拍拍人;如果你之前喜歡拍美女,不如嘗試拍拍男人或孩子
5-2 給自己安排“命題作文”
平日裏我們的大部分拍攝實踐都是漫無目的的,即使有目標和計劃,大多也隻是對拍攝目的地或拍攝對象的預期
5-3 善於歸納整理往日的照片
閑暇時迴顧自己拍過的老照片也是一種樂趣,尤其是到瞭每年年末,很多朋友都喜歡總結這一年來去過多少地方,拍過多少照片
5-4 給照片加旁白
我覺得攝影是一種主觀的態度,就像麵對同一個話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這個世界,在每個人的鏡頭下展現的視角和內容是不同的。
5-5 在照片上畫畫
攝影和繪畫一樣,都是通過視覺創作來錶達想法。如果說繪畫是“白手起傢”的創作,那麼,攝影則更像是半成品,在眼前的世界裏尋找素材來進行創作,所以攝影好似繪畫的衍生品。既然攝影與繪畫的內在聯係有很多,為何不嘗試一下讓它們的外部也發生一些聯係呢
5-6 製作屬於自己的明信片
自己拍的照片除瞭衝洗、打印、塞進相冊以外,還可以製作成明信片,寄送給新老朋友
……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