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电影》收录了特吕弗挑选出来的一些文章,都是他从1954年起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的。在1954年到1958年的这段时间里,首先是他作为记者写的文章,然后还有他作为导演写的。两者区别十分明显。自从他当上导演后,便不再批评同行们的作品。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ilc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出生于巴黎。他14岁时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先后从事过电焊工等多种职业。从年轻时代开始,电影就是他最人的兴趣。之后,特吕邦当过记者,但却因为1951年应征入伍而被迫中断。1953年他复员回家,在亦师亦友的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的帮助下,开始在《电影手册》和《艺术》上发表他那些观点犀利的电影评论。 1955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则是《四百下》,一部关于小男孩故事的半自传作品。影片在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奖年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之后,他又相继拍摄了一些同样获得高度赞誉的作品,几乎一年一部。 除了当编剧和导演之外,他还经常自己出演电影。同时,他也继续撰写电影评论,并完成了《希区柯克》和《我生命中的电影》两本著作,后者是他的影评自选集。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附近去世。
晚上在看我买的《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 写得好得无与伦比,我拿了一只铅笔坐在沙发上,直着背, 看到我喜欢的句子就画下来,直到我发现我画满了整整一页纸,半本书。 突然,我想提一提那些我生命中的电影,我看了不只一次至今仍旧百看不厌的电影。 我看了十遍以上的电影...
评分 评分看了罗什的《祖与占》后,正好扫到书架上这一本。抽出来翻了。影评人特吕弗与导演特吕弗,相通的依旧相通,不同之处,还未曾有机会去体味。 快速评述,仅为记号。 1、翻完书之后,最想看他说的四部电影,《后窗》,《老人与孩子》,《梄山节考》,《雨夜物语》。 2、关于《缅甸...
评分晚上在看我买的《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 写得好得无与伦比,我拿了一只铅笔坐在沙发上,直着背, 看到我喜欢的句子就画下来,直到我发现我画满了整整一页纸,半本书。 突然,我想提一提那些我生命中的电影,我看了不只一次至今仍旧百看不厌的电影。 我看了十遍以上的电影...
评分很好看!不过唯一的问题是,里面写到的好多老电影我都没看过(其实根本就是都没听说过),不过就我看过的电影的部分而言,写得非常有深度,又够平易近人。
评分很好看!不过唯一的问题是,里面写到的好多老电影我都没看过(其实根本就是都没听说过),不过就我看过的电影的部分而言,写得非常有深度,又够平易近人。
评分品味差,就跟他拍的电影差不多...
评分不打折买回来的,为了这么一本没有味道的书花钱心疼死我了
评分非常喜欢,丫靠这个发迹的,哈哈,他的思路总是与众不同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