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耶·薩迪奇,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建築係。作為建築藝術評論傢和英國皇傢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他多年緻力於研究人與建築的關係,在國際知名藝術、建築期刊上發錶多篇論著。他曾任《藍圖》雜誌主編,著有《方圓一百英裏的城市》、《建築與民主》等著作。
目前,他是《建築與裝飾藝術》雜誌的編輯和《觀察傢》雜誌的建築評論傢。他還曾經策劃主持過英國城市建築設計與英國城市建築展、2002年威尼斯建築藝術雙年展等大型藝術盛會。
建築,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物質上,建築滿足瞭人類的現實功能需求,為人類遮風擋雨,提供庇護所;在精神層麵上,建築創造齣特定的空間,影響人的本能心理感受,引起心靈的共鳴,由此建築也被稱為“凝固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建築記錄瞭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革,承載瞭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從古至今,在所有文明中,建築無不被視
為錶現人類力量的永久紀念物,在金字塔、神廟、教堂、宮殿等留存至今的著名建築中,不僅蘊含著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也錶徵瞭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尋求自身存在意義的漫漫徵程。
人們習慣於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來審視建築,我們知道如何根據建築細節判斷建築類型,我們瞭解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建築變革,卻沒有人能清楚地迴答“建築為什麼存在”這個問題,也就是建築與權力之間的關係。建築與權力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係,這是因為建築,特彆是大型紀念性公共建築,無不取決於並不充足的社會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掌握和分配。這些建築象徵著一個國傢、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或一個時代,也反映瞭一個權力做齣的政治判斷。
目錄
緻中國讀者
譯者序
1 我們為何而建
2 覲見元首的長路
3 石頭的史書
4 創建國傢
5 混亂時代的身份
6 大理石的風采
7 無羈的自負
8 總統圖書館
9 水晶教堂
10 文化的功能
11 高樓癥候群
12 無情的現實
开篇看了还好,越到后来越发现作者的阐述无力,很多时候都无法自圆其说,索性没有全文精读,只是快速跳读,看了看大概要点(感觉足够了)! 不过还是要感谢作者,以前还真没认真思考过建筑与权力的关系,看书有启示就是好的!
評分台湾版的目录是: 1.我們為何而建 Why We Build 2.覲見元首的長路 The Long March to the Leader's Desk 3.權力的地標 Landscapes of Power 4.石頭的史書 The World in Stone 5.掃清地面的建築師 The Architect Who Swept the Floor 6.創建國家 Inventing a Nation 7.混亂時代...
評分书的内容很精彩,值得仔细读。但是成书形态非常之差,怎么节约怎么处理,完全一副教辅书的面目,从头到尾密密麻麻的。 全书没有一张照片和线描图。就算引进版也是一张图片没有,国内的编辑也应该编辑加工一下,我相信原版不会没有,被国内当成本给节省掉了 重庆出版社06年前...
評分知识渊博衣冠楚楚的欧吉桑在他钟爱的咖啡座、图书馆、沙发、寝具上用他文弱苍白指甲泛黄的手握着又重又光滑的黑色的自来水笔写出的文章被一脸憔悴、西装笔挺的编辑花上半年时间整理成我们眼前的这本书(当然= =中文版显然还过了一道痛苦的、劫难般的翻译)。so…这本书看起来就...
評分试想一天地铁不再拥挤嘈杂,乘客可以在奔波时享受课堂般的开放对话,社会将以何等增速发展。 人们的交流需要“事件”作为契机,交流的需求者往往需要主动发起事件。事件在拉近人际距离方面有着难以忽视的神奇功效,尤其体现在打破陌生人间习俗性的冷漠坚冰时:想象中充满竞争...
給這麼低的分是給翻譯的。
评分比較一般
评分形象工程的解讀。太可惜,沒有配圖
评分翻譯的不太好
评分深奧的一天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