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論壇言說篇
首屆“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關於比較文學學科的範疇、觀念和方法論的理解問題
樂黛雲:繼續雙邊對話,拓展“文學間性”研究
陳思和:學然後知不足
謝天振:強強聯手,規範比較文學的學科建設
嚴紹璗:樹立科學的比較文學研究觀念和方法
孟華:注重研究生的實際能力培養
陳躍紅:比較文學的學科身份與體製建構
王宏圖:堅守文學性與文化研究
嚴鋒:在固守和超越之外
張輝:“無邊的比較文學”:挑戰與超越
第二屆“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比較文學的學科界限和學科身份、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兩者的關係
嚴紹璗: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名稱的質疑
陳思和:比較文學的課程設置探討
孟華:比較文學的“普及性”與“精英性
謝天振:正視矛盾,保證學科的健康發展
陳躍紅:知識結構與學科邊界
劉東:莫使“泛濫”必“成災”
王宏圖:“世界文學”的是是非非
邵毅平:比較文學研究要重視“比較思維”
硃靜:發揮外語教師在比較文學學科中的作用
第三屆“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以博士生培養的規範與創新為中心
嚴紹璗:關於比較文學博士養成的淺見
陳思和:研究生論文是否需要有“原創性”?
孟華:對博士生培養的兩點建議
謝天振:學位論文寫作指導與學術規範訓練
車槿山:談論文的學術規範和評判標準
劉東:道義前提·創新標準·為師之道——博士生培養三題
陳躍紅:學術理想、專業方嚮與指導原則——亂談比較文學研究生的培養
王宏圖:規範與張力
硃靜:撰寫博士論文要用“心”
林澗(Jennie Wang):博士論文的選題與就業的關係
中編 論壇論文篇
樂黛雲: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陳思和:20世紀中外文學關係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幾點思考
嚴紹璗:日本短歌歌型形成序說——日本古代文學發生學(一章)
孟華:18世紀一場關於中國人起源論爭的啓示
謝天振:譯者的誕生與原作者的“死亡”
車槿山:洛特雷阿濛和《馬爾多羅之歌》
陳躍紅:詩學翻譯的宿命與策略性突圍——試以某些中國文論和西方詩學術語為例
張沛:“知”與“不知”:對中國古典認識論傳統的一個考察
劉東:感性的暴虐——恐怖時代的心理積存
林澗(Jennie Wang):何謂趙湯之爭?趙湯不爭;趙湯休爭!
王宏圖:復仇的正義性與身體政治——讀《葛特露和剋勞狄斯——(哈姆萊特)前傳》
張輝:1931年的寂寞與忍耐——透過裏爾剋看馮至的自我探索
硃靜:筆墨下的真與美——程抱一的書法集《夢——氣化成符號》初釋
戴從容:自由地穿越邊界——《芬尼根的守靈》的文體實驗
嚴鋒:超文本和跨媒體的文學
邵毅平:《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銅馬故事的東方來源
戴錦華:階級·性彆與社會修辭
梁永安:如何推進比較文學嚮比較文化研究拓展
徐誌嘯:20世紀中國比較文學代錶著作述略
黃蓓:法國作傢謝閣蘭筆下夏桀形象之重塑
楊乃喬:詩學與視域——論比較詩學及其比較視域的互文性原則
下編 論壇附錄篇
一、論壇人物誌
陳思和(Sihe CHEN)
陳躍紅(Yuehong CHEN)
車槿山(Jinshan CHE)
戴錦華(Jinhua DAI)
戴從容(Congrong DAI)
黃蓓(Bei HUANG)
林澗(Jennie Wang)
劉東(Dong LIU)
梁永安(Yongan LIANG)
孟華(Hua MENG)
邵毅平(Yiping SHAO)
王宏圖(Hongtu WAMG)
謝天振(Tianzhen XIE)
徐誌嘯(Zhixiao XU)
樂黛雲(Daiyun YUE)
嚴紹璗(Shaodang YAN)
嚴鋒(Feng YAN)
楊乃喬(Naiqiao YANG)
張輝(Hui ZHANG)
張沛(Pei ZHANG)
硃靜(Jing ZHU)
二、論壇學科誌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誌
附錄一 學位課程索引
附錄二 在本研究所獲得“文學博士”學位者名錄
附錄三 在本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齣站專傢名錄
復旦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誌
附錄一 學位課程索引
附錄二 2000級至2002級比較文學專業已獲“文學博士”學位者名錄
三、推薦書目誌
“北大—復旦比較文學學術論壇”推薦書目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