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10——2003):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国际货币问题专家,擅长从历史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第二次世办大战后马歇计划的主要构建者之一。
1978年本书出了第一版,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主要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金融危机。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再加上对较早前危机的更多研究,至少对我来说,表明有必要对第一版进行更新。1990年1月日本经济的崩溃促使本书第三版的诞生。第三版至今又有一些日子了。
第四版对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它的问世可能只是出于作者的职业需要。推动力部分是来源于1994~1995年间的墨西哥危机,但更多的是由于1997~1998年的东亚危机,殷鉴不远。此外,与过去一样,其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已填补了历史中的一些空白,本书也加以吸收,以充实前后发展的讨论。
这是一本阐述金融危机史的经典著作,我十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粗略的看过英文版的。记得那会教授只给了一周的时间阅读,还要准备一个presentation。现在重读了一遍,还是收获很大。历史上,各国政府处理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拖!用一切办法将本来已经应该发生的危机,...
评分这本书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次实在没看下去,到期后续借了一次还是没看完就还了。想想不甘心,觉得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就又借了来看,在第二次续借到期前拼着命翻完了。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印象。 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评价说原书写的很不错。然后在对冲基金风云录2里看到主人...
评分上个月才想起来看看金融危机方面的书,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去年乱翻的时候也翻到本日本人写的,没记住谁写的什么书,只记得书的最后预言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最近几年肯定不可避免。 这本书对美国金融危机也做了预言,看过之后,不解的是,为什么众多经济学家都一直同意的结论...
评分1. 不同人的理性程度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理性程度也不一样 2,根据历史经验,泡沫的破裂常常源于一些小的负面事件;或许在高点时,精明的投机者已经蠢蠢欲动了,一看到一些负面事件,这些人便急忙跑路。
评分MIT的资深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的对于人的理性行为的坚持正是他所反对的。面对自己的狂热倾向,需要经常读读这样的书。 p2 我就已得出这样的结论:1929年的经济大衰退之所以影响面这么大影响程度这么深,延续时间这么长,都是因为国际金融体系缺乏一个国际性的最后贷款人...
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历史著作,史料翔实,证据充分,可惜就是感觉写得有些琐碎,中间一些章节让我看得有些昏昏欲睡。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好书。
评分外部冲击——过度贸易——货币扩张——风云突变——信用骤停
评分有点儿莫名其妙……
评分凯恩斯主义者和弗里德曼学派,加上综合了两者的最现代的宏观经济理论的最大缺陷就是不完善。同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某些因素的忽略也是十分关键的,它可能使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产生误导。
评分虽然以剖析历史案例为主,没有什么理论阐述,但是还是比想象中的要沉闷,可读性不是太强,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