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主人公便叫“D-503号”。D-503号是一名联众国培养成人的数学家,他对联众国满怀忠诚,特地记起了笔记,想借之赞颂威哉壮哉的联众国。 怎料,联众国再发达文明,也仍旧奈何不了残留的人性。某个美艳过人的女性号码I-330突然出现,完全震撼了D-503号的纯洁心灵。在I-330的引诱下,D-503号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说开始时恨不能化身为机器的极端忠诚分子渐渐转变为有恨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I-330之所以接近D-503号,自有她的秘密计划。…… 《我们》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更是开创了反乌托邦这一文学作品类型。
以下是从自己blog写了贴过来的。只是分享一下而已。 刚刚终于看完了《我们》,至此我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庆祝! 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名词是后来的人们硬加上去的,这三本书是: 前苏联的叶.扎米亚京(1884―1937)的《我们》 英国小郝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以...
评分看完书,最能让我反对乌托邦的原因只有一个——乌托邦里没有爱情。 “多么洁白尖利的小牙齿啊!”他第一次见她时就感叹道。 “我又有点不知所措,不由得左看看,又右看看”他对面前的她感到迷惑,像“X”一样未知而“不清楚” “这女人使我不安” “令人难以忍受的甜唇” “因...
评分这本小说被誉为反乌托邦小说的开山之作,考虑到这本书的成书时间,确实有其开创性,况且个人觉得这本小说不论是文采还是构思以及叙事方式都是比较值得称道的,也许它没有之后的《美丽新世界》《1984》的圆滑完满,但是却自有其特色。 这本书叙事采用第一人称,选取的是一个对于...
评分在书店收入《我们》,绝对是因为其与《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一起被称为三大“反乌托邦”小说,断断续续,用了两周时间,也只是粗率得看了一遍,远不像最初看《一九八四》,让我在除夕和年初一中用了两天就看完。 也许是我对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太习惯,或者是因为之前看...
评分反乌托邦的部分不必再谈,谈的已经很多,自由与幸福。 俄国文学的传统其实显而易见,心灵、基督、反基督。 这一切本身极富冲击力,扎米亚京又是一个语言大师,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度的描写,一个数学家眼中的世界和他的情感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我想谈谈的是男主角“叛变革命...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起源,这次的再版做得比前几版考究很多。
评分有想法。但稚嫩,拙劣,一如儿童文学。
评分不如加以嘲笑
评分联众国功勋倒在有目的接近他的反革命份子美女的石榴裙下,萌生反叛的念头。怎么看都是被情欲冲昏头脑的不理智低等动物,啊,我的感受总是如此不深刻。反乌托邦三部曲读完,有很多共同点,人们生活在没有自由的幸福中,膜拜老大哥一样的人物,没有感情没有欲望。婚姻观:性爱是为了革命事业传宗接代,或资源共享忠贞可耻
评分读《我们》拖了很长时间。扎米亚金大概比奥威尔和赫胥黎都更有诗人气质,机械感的意象描述和第一人称的精神独白共置充满跳跃感的叙述中,营造了一种很前卫的美学效果,即奥威尔说的“焚书年代的奇品”。都是描写极权社会,无所不能者没有big brother那么强烈的存在感。他在故事的后半部分才出现,给人的人格化观感和压迫感都不算太强。对他的塑造有点虚弱。《我们》强调无所不在的秩序感,理性,逻辑,写了一个军事化社会。它的政治性与理念性甚至平分秋色。但是结局实在不能算是让人意外。故事的整体逻辑是比较简单的,看了一半可以猜到结局了。主人公是一个比较单纯、涉世未深的理工男,有时我为他看人世的幼稚态度感到些许着急。预期中的《我们》,是一个更复杂的故事。但若如此,小说的诗性光芒或被掩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