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一个人内心不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最喜欢这段话。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喜欢的还是出于责任,既然不能逃避必须要做,那么就投入激情。 【“用回到...
评分今天,我想带你认识一个人,还想向你推荐一本书。 他叫陈虻,第一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制片人,2008年因病去世。 时隔5年,这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才面世。 也许你与我一样,此前对这个名字是如此陌生。现在,我知道了,...
评分我有一个女同事,喜欢背地里给领导起外号,因为不敢当面叫,所以这些外号也只有我们私下里说说乐乐——比如:说话聱牙晦涩、听起来貌似“深刻”的小白,她称之为“深刻白”;一脸坏笑、笑起来嘴有点歪的崔桑,她称之为“歪嘴崔”;而陈虻因为长发飘飘、气质儒雅、又犀利又温厚...
评分今天,我想带你认识一个人,还想向你推荐一本书。 他叫陈虻,第一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制片人,2008年因病去世。 时隔5年,这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才面世。 也许你与我一样,此前对这个名字是如此陌生。现在,我知道了,...
评分那天我对天阳说,如果你爸能活着,我宁愿他是个平庸的人。天阳似懂非懂地望着我,没吱声。 是的,如果陈虻活着,我们不用在乎他是不是《生活空间》的创立者,是不是《感动中国》的发明者,那无非是两个曾经有些许口碑的电视栏目,没有它们,电视人依然可以选择鬼混或者追求,...
最大的收获①【重新理解新闻的定义】新闻不一定全等于时效性,凡是那些人们不曾知道的,或者不曾被合适地表现,不曾被真实地理解的事物都具备新闻性。②【深刻不一定仅需要文字和语言表达】电视节目的深刻不能凭解说词拔高,不要总是堆砌记录,而要学会表达,通过已发生的事物来寻找他为什么发生③【珍爱生命,远离电视新闻传媒】
评分“陈虻没有,流氓倒有一个!”
评分虽然讲的都是做纪录片的事,但思维方式,生活和工作态度很多都值得学习和借鉴,是适合多读几遍的书。
评分毕竟不是自传所以就内容来说过于平铺直叙的缺乏流畅的可读性,整体感觉过于杂而无序。本书适合作为广电类专业的辅助读物。但就所述内容反映的陈虻来说,是个值得尊敬和崇拜的媒体人,在体制内还能如此坚持和执着实属不易。他给中国新闻传播尤其是纪录片界留下了宝贵财富。只是我总在想,这样把短暂的生命全都耗在了工作上,殚精竭虑的一生到底值不值。
评分可惜都是只言片语,却也能看出超前的眼光,说到的很多问题不是90年代才有的,到现在依然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