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闺秀

最后的闺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允和(1909-2002),原籍安徽合肥,随父移居苏州,是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语言学家周有光的夫人。允和出身名门,长于苏州园林,是著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精于丹青,擅长摄影,写曲填词,亦能工诗。1956年与俞平伯创立北京昆曲研习社,编辑《社讯》并演出昆曲剧目。在八十六岁高龄,重新编印张家久已停刊的《水》,凝聚亲情,互通声气。晚年出版《最后的闺秀》、《浪花集》、《多情人不老》等多部作品。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允和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1418
丛书系列:大家雅音
图书标签:
  • 张允和 
  • 传记 
  • 回忆录 
  • 随笔 
  • 散文随笔 
  • 历史 
  • 三联书店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张家原籍安徽合肥,可算当地名门望族。张允和祖父张树声为晚清重臣、淮军名将。父亲张冀牖与蔡元培等人交往颇深。张允和有姐弟十人,从小便生活在安逸富足的环境中。但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们并没有成为遭人厌恶的纨绔子弟,而是各有所成。

《最后的闺秀》记录的是尘封的历史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姐妹情深,恩师回往,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正史传记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回忆中这些充满暖意和怀旧感的棕色老照片,通过地那纤细的手,将温婉而又充满快乐的感觉传递给我们。就在这车海人流中,在这由高楼和商品构成的喧嚣的大城市里,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她的生活意境却远远高于、雅于庭院深深,深几许。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前两天整理书,翻出自己的一些犄角旮旯的书,有学林版的《胡适印象》,那套书一共我有两本,恰恰另一本是《沈从文印象》。《胡适印象》里收了张爱玲的一篇文章《忆胡适之》,张是有理由讲“我的朋友胡适之”的,虽然胡适最为提携的是沈从文,以及他的小老乡汪静之,不过胡适对...  

评分

前两天整理书,翻出自己的一些犄角旮旯的书,有学林版的《胡适印象》,那套书一共我有两本,恰恰另一本是《沈从文印象》。《胡适印象》里收了张爱玲的一篇文章《忆胡适之》,张是有理由讲“我的朋友胡适之”的,虽然胡适最为提携的是沈从文,以及他的小老乡汪静之,不过胡适对...  

评分

最初知道张允和,是从沈从文开始的。张允和是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二姐。当年沈从文苦追张兆和的时候,这位二姐没帮少过忙,因此还一直被沈从文戏称为“媒婆”。这两年开始喜欢上昆曲,我才知道了原来张允和还是一位著名的昆曲研究家和表演者(只遗憾的是还出来没有机会看过...  

评分

之前看董桥老师的书,总会看到董老师十分推崇一位张兆和的女士,认为她才情无比,小字也写得极妙。张女士是美国汉文学家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的老么。她的三个姐姐也是风流人物,三姐是沈从文先生的太太,二姐是周有光的太太,这本《最后的闺秀》就是出自二姐之手,果然才情了...

评分

张家四位小姐,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个个才貌出众,聪慧过人。她们的归宿也羡煞后来人,四姐妹分别嫁给了昆曲名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小说家沈从文和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之中当然张兆和最为人熟知,因为她和沈从文之间的爱情,已经成为了文学...  

用户评价

评分

那些模仿小孩子口吻写的书信,真没必要拿来发表,加之对昆曲不感冒,不好意思弃书了。

评分

那些模仿小孩子口吻写的书信,真没必要拿来发表,加之对昆曲不感冒,不好意思弃书了。

评分

真的是大家闺秀啊,家里富甲一方,藏书万卷,自家花园还能开个私塾后又办中学。她的父亲的见识在当时真算是难得可贵啊。这闺秀一辈子只穿绣花鞋滚边绣带扣短旗袍梳着现在姑娘们流行的大麻花辫绑在脑门上。。。。

评分

除了觉得她是四姐妹里最美的之外。。。没看到想看到的部分。。有点失望。。

评分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但通达平和的人生态度确实值得欣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