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极夏彦
1963年出生,原名大江胜彦。新本格派先锋人物,思维极其大胆灵活,作品的走向诡谲,读者年龄层极广。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妖怪型”推理作家,也是日本最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推理小说家。
1994年以《姑获鸟之夏》出道, 出版后便成为了推理史上的不朽名著;
1996年以《魍魉之匣》获得第4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长篇类);
1997年以《嗤笑伊右卫门》获得第25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3年以《偷窥者小平次》获得第16届山本周五郎奖;
2004年以《后巷说百物语》获得第130届直木奖。
近期作品有《不能数的井》、《冥谈》、《不如去死》等。
一直以来,心存一个疑惑,倘若京极夏彦的书写背景放在当下、放置于日常化的生活背景里,抛开妖怪、抛开历史、抛开科学与玄学界限的判断、抽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跨疆域的命题的“阐”与“论”,写出来的小说会是怎样一个样子? 好吧,《不如去死》大概就是作...
评分人们为了各种缘故去死,好比【舍生取义】 【舍命陪君子】 【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真想至死都是二十岁啊】 人们也为别人之去死找了各种理由,好比【他被喜欢的女生拒绝了】 【抑郁症嘛】 【父母离异,童年不幸】 【他妈妈也自杀过】 人们为未能阻止别人去死提出各种...
评分《不如去死》是典型京极夏彦式的小说,以整体对话为故事之骨的本质依旧是深入肌理的人生碎碎念。健也和每个与死者亚佐美相关人士的对话都势必走向“不如去死”这个结论,好像阴阳师中禅寺秋彦一样,一针见血地指出潜伏在虚伪表象下的懦弱与逃避。 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兴起了一...
评分“不如去死”的悚人标题,加上京极夏彦的名头,构成了我对本书的兴趣由来。一向以炫学和华丽风格见称的京极,这次将要带来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年轻女性亚佐美,在自己的公寓中被杀,凶手未明。与亚佐美仅有数面之缘的青年健也,为了了解亚佐美的为人,分别找到了其上司...
评分翻开本书看到那黑漆漆的各章节扉页时,我的脑子里猛地钻出一个印象:EVA。对!就是EVA。很像EVA的TV版最后几集那样,不同的人并排坐着,第一人、第二人…第六人按序排列,讲到第几个人,那第“几”个人就如同暴露在聚光灯下,他就开始向人们坦露内心深处的东西。 【第...
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评分读到最后又发现中了京极老师的圈套,アサミ的死是本书最大的迷却一直暧昧不清,ケンヤ去拜访5人的动机也始终异于常人,京极老师的书决不能按照侦探小说的思路阅读。一人目最有冲击感,一句话让人如同被当头棒喝,只要你曾抱怨过生活,只因为男主ケンヤ与其说迟钝不如说他带着儿童式的狡猾和残忍,复杂的社会伦理一概头脑不好不明觉厉,遵循简单的法则,诱导着人说出心中的不满,然后使出一句“死ねばいいのに”,直指人心。然而,错误的只有他们吗?于是到六人目我们愉快地发现,把“死ねばいいのに”当口头禅的人,也是必须谴责的。尽管到底是アサミ诱导了ケンヤ还是ケンヤ诱导アサミ这仍然是个迷,但假如ケンヤ没有说这句话,一切都不会发生。
评分看到了第四个故事。用了这么长时间才看到第四个故事,才稍稍感受到文脉是怎样,因为是第一本原文小说所以看得异常艰苦。不过第二个故事的中间已经略习惯了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看吧,大概。--已完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