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伯维茨的赞歌

莱伯维茨的赞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沃尔特﹒M﹒米勒于1923年生于美国南方。珍珠港事变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成为无线电通讯员和机炮手,在意大利和巴尔干上空参加五十五次空战,其中包括引起很大争议的对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空袭。正是这次空袭,使米勒在十五年后创作了《莱博维茨的赞歌》:一部发生在阴暗的修道院中的科幻小说。

米勒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短篇小说,但与其他几乎所有一流科幻小说家不同的是,米勒仅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莱博维茨的赞歌》。许多年来,一直有谣传它会有续集,但是续集至今仍未出现。事实上,这样一部杰作已经注定了它不需要有续集。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小沃尔特·M·米勒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栾杰
出版时间:2012-12-3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308991
丛书系列:幻象文库
图书标签:
  • 科幻 
  • 小说 
  • 美国 
  • 小沃尔特·M·米勒 
  • 科幻小说 
  • 幻象文库 
  • 美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太了不起了……让人在不寒而栗的同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代》

“饱含怒意,极具表现力……很棒的故事。”——《纽约时报》

“一个让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的故事……绝对力荐。”——《图书馆杂志》

“一部了不起的小说……想象力尤为丰富,极富画面感,妙趣横生,具有深刻的理性与道德层面的内涵……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将会陪伴读者们很多年。”——《芝加哥论坛报》

“雨果奖”桂冠作品

三度荣获“轨迹奖”最佳科幻长篇

读者票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

令《时代》、《纽约时报》震惊的恢宏巨作

人类社会的数次轮回,文明的种子从未灭亡

那些我们最珍视的,在世界末日里全部被埋藏在废墟里,但当它们重见天日,书籍的光辉将再一次点亮文 明的火种

从二十世纪的全球性核灾难后六百年到公元3174年,再由另外一场全球性核灾难到公元3781年。三个看似极为松散的时间段形成了一个令地球文明从毁灭到复兴到再度毁灭的悲怆轮回。而在这轮回中,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坚守着千年不变的职责:为人类保留文明的火种……

人类的道德本性能否战胜科学发达所带来的各种诱惑?是否只有宗教才能守护并救赎人类最后的理性?

本书配有8张全彩插图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如果说国家的兴亡交替是历史的小周期律,那整个人类文明的草创-繁荣-毁灭-复兴就是历史的大周期律。这两者本质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缩影。前者在历史上已无数次重复上演,而后者还有待时间——以百年甚至千年计——去验证。 这本书创作于60年代,正是冷战的高峰,人类一度离...  

评分

评分

上学期开始看的,看到11. 弗郎西斯死了,于是要断气一般,恨不能跑到书中去救活他.然后就放下了这书,觉得看不下去. 近来刚刚又拿起,准备勇敢的看完.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宗教科幻,庄严史诗,同时满足读者对理性和信仰的渴望。最近读过的最佳作品。 作者是天主教徒,所以要能懂他的各种宗教用典隐喻,也要能理解他独特的价值把握。书中人类文明毁灭、复兴、再毁灭,周而复始。惊奇的是,人类文明拥有智慧理性科技以其自灭本性之故竟然要以宗教信仰来延续自身。在这种深刻矛盾之下,我们应该赞颂人之伟大还是要认识在上帝面前须保持谦卑?我们努力消除痛苦与不幸的理想是否只是僭越的虚妄?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本书讨论到了许多关乎文明、生命本质的问题,但似乎还是没能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换个角度看,由凯撒或上帝的选择所来问题只是西方独有的吗?我们的逻辑又是怎样? 我所受到的震撼绝不限于悲剧的力量,“荣耀归上帝”估计要余音绕梁了。 另,新星版插图大赞,神圣(魔性)感满载!

评分

非典型科幻小说,密集的宗教场景与对话,宏大到空旷的背景,science和fiction的部分都不太入戏,倒像是对天主教未来图景的空想。不过,如此纯粹地思考人类命运,尽管有些悲悯,却逐渐让人感到一种绝对的意志,一种超脱轮回之上的叹息,就像永远在流浪和等待的拉撒路,见证了人在神魔之间无尽的探路与徘徊。透过三段松散的“历史”,米勒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将一些抽象的命题置于极端的情境下,迫使其暴露内在的冲突,比如知识/信息与传承,科学与权威,生命与人道,其中的核心在于人类是否能真正handle智慧,而不是玩火自焚。作者无疑是悲观的,“吃了果子便如神,可纵使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人也无法获得神性。只因没有无穷的爱。”有一人赎了我们所有的罪,过去已发生的和未来可能的,但也因此,他已经不属于我们。

评分

这个故事让我彻底对宗教改观

评分

冷战时代的作者通过溯洄历史的方式构设了一个后核战时期重归黑暗愚昧的人类文明,而这个踉踉跄跄的文明却比之真正的中世纪更叫人不寒而栗。作者将宗教、科学、神话、战争、历史融合得恰到好处,虽然在作品中为人类保留了一丝理性与智慧之光,但是以圣经喻典描述后世不可知的核战之惨烈,借大事年记重现历史之循环,无不透露着深深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PS:马丁自一众主角中挑杀算个甚,本书作者在全书三分之一处不动声色地干掉了行文至此的唯一一个看上去像主角的人物,而你仿佛只能听任那些秃鹫和土狼大喊“死亡!死亡!死亡!”

评分

备受推崇的一本书啊,可是完全不觉得好看,故事设定在公元31世纪,因为发生在20世纪的核战争,人类文明相当于中世纪水平(所以喜欢硬科幻的完全可以放弃这本书),前面长篇累牍得写做为男主的小修士怎么受委屈(旁敲侧击的写一些文明重建过程中的宗教文化),这个骂那个打,小鞋不断放个屁恨不得写得一波三折,然后1/3处,男主biaji一下就挂了,你以为你是乔治马丁把艾德斯塔克写死了大家一边哭一边会接着往下看么,反正我看到这儿终于松了一口气,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