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作者序
第一部分 戰後的重建(1945—1950年)
一 混亂和絕望
二 混亂的背後
生産資料 工人 戰爭的破壞 投資 阻礙 資本和勞動力 美國和英國 日本和德國 意大利和法國 國際關係 先進國傢之間的關係 殖民地 與蘇聯的關係
三 大國政策
山姆大叔一心為己 對歐洲和日本的援助 國際貨幣和貿易體係 美國的占領政策 約瑟夫大叔的控製 人民民主 捷剋的情況 東方和西方
四 最初的兩年
投資和工資 日本 德國 意大利 法國 英國
五 馬歇爾援助計劃:美國改變方針
歐洲發生瞭危機嗎? 美國的經濟問題 美國的勞工 馬歇爾計劃是怎樣實施的
六 歐洲和日本的新轉摺
法國 意大利 日本 德國 英國 總結
七 走嚮繁榮
美國的衰退 1949年的貶值 朝鮮戰爭時的高漲 投資與繁榮
第二部分 大繁榮(1950-1974年)
八 黃金時代
工人和生産資料 利潤 利潤的份額和利潤率 生産與實現 工資 工資為什麼上升? 齣口 政府支齣 投資 日本的經濟奇跡
九 是一個新的、已被駕馭的資本主義嗎?
福利國傢 西德的共同決定 法國的經濟計劃工作 日本的産業政策 結論
十 美國統治地位的黯然失色
國際壟斷寡頭 美國經濟的迴降 國內的低積纍 國外投資 美國獲利 維持美元的代價 國際貨幣製度的改革
十一 過度的積纍
工人階級的發展 60年代晚期的充分就業問題 緊張的勞動力市場 積纍與對勞動力的需求 利潤受壓 生産率的增長 産品工資 國際競爭 利潤率的下降 納稅後利潤 工人是否得到好處
十二 經濟過熱
過度積纍的形成 罷工浪潮和工資激增 意大利的熱鞦 1968年5月 緊縮與1970—1971年的衰退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 美元貶值 美國的競爭力與國際收支問題 1972—1973年的短暫繁榮 商品繁榮 榖物市場 一個時代的終結
十三 石油和1974年的大震蕩
石油危機 大震蕩 全麵浮動 第三部分 形勢在崩潰 1974年
第三部分 形勢在崩潰(1974年)
十四 失業劇增
失業 就業結構 是誰丟掉瞭工作?
十五 失業與積纍
新技術 實際工資 産量的停滯 應該資怪消費者嗎? 或許應該責怪外國人嗎? 或許是政府應該受到譴責? 投資和積纍 利潤 利潤、資金和信心 積纍和生産率 生活水平和通貨膨脹
十六 國際關係
東方集團 不發達國傢 石油生産國 新興工業化國傢(地區) 債務 發達國傢不平衡的發展 國際貨幣 貿易 貿易保護主義
十七 資本傢和工人
退卻中的工人 仿效日本 改組中的勞動
十八 撒切爾主義和裏根經濟學
修辭 政治經濟學 實際的方案 緊縮性貨幣政策 摧毀福利事業 減稅 私營化和放鬆管製 打擊工會 軍國主義 政策見效嗎
十九 左翼的抉擇
充分就業的障礙 就業 工資 産業民主 産業政策 結論
二十 未來展望
附錄
A 數據說明
B 資料來源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