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雕塑史》是根據梁思成一九二九——一九三0年在東北大學時,講授“中國雕塑史”的講課提綱,配以圖片(原稿設有圖片)編輯而成的。當時很多重要的曆史遺址尚未發掘,而梁思成在講授此課時,也尚未到雲岡、龍門、天龍山、南北響堂山、敦煌、大足等地去實地考察過。但他在美國學習時期,及赴歐洲旅遊時,在歐美各處的博物館中,看到帝國主義從我國掠走的大量雕塑珍品。他往往在這些雕像之前久久徘徊、流連忘返。
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評分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評分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評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503.html 还是被提及有关购买及阅读的初衷,是梁思成的符号意义,这个名字背后包含着太多历史之外的传奇,比如梁启超之子,比如和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缘纠葛……于此,也都是一个已经被书写的人,一个活在历史和传奇的...
評分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需要腦補
评分post-雲岡石窟……
评分由講義配圖編纂而成 印象頗為深刻的是尚未去過的龍門石窟 波士頓館藏北周觀音像 龍門盧捨那像龕 甚是寫實的比丘像和唐三彩羅漢像 以及昭陵六駿 書中講解作品多為佛像 因而藝術成就與其時社會安定程度 文化藝術自由發展程度 以及信仰虔誠程度息息相關 對宗教主綫不甚感興趣 但有兩點中西藝術史交融的地方很有意思 一是佛教題材從印度傳入 而印度又受西方的影響 故而雕飾間可見如愛奧尼亞柱式 或西方作物等歐陸痕跡 二是唐朝時顯現的寫實主義作品 有些文藝復興先行之意 不過我國藝術作品似乎仍是秉承重神多於重形的哲學 當然這點要再多積纍點材料纔能定奪瞭
评分梁先生講課之手稿,作者又配圖,的確大作,卻略顯粗糙,尤其結尾,四百年,不足述。
评分藝術之始,雕塑為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