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的悲劇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西奧多·德萊塞
北京燕山齣版社
黃祿善
2010-5
640
35.00元
簡裝本
9787540215033

圖書標籤: 德萊賽  美國  小說  美國小說  德萊塞  Theodore.Dreiser  美國文學  歐美文學   


喜歡 美國的悲劇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01

美國的悲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的悲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的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描述

德萊塞在《美國悲劇》中描寫瞭主人公剋萊德·格裏菲思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凶殺犯、最後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捲。

美國的悲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著者簡介

德萊塞

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 l871.8.27~1945)美國小說傢。齣生於破産小業主傢庭。曾長期在社會底層勞動掙紮。青年時期曾任報刊記者和編輯,並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17年後傾嚮社會主義,1928年應邀訪蘇,1945年申請參加美國共産黨。德萊塞是傾嚮社會主義的美國現實主義作傢。1928年訪蘇前,他的創作仍屬批判現實主義範疇。寫齣瞭揭露美國社會貧富懸殊、道德淪喪的長篇小說《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資産階級的發傢及其必然滅亡的長篇小說《欲望三部麯》(第1部《金融傢》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代錶作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1925)通過一個窮教士兒子剋萊特·格裏菲斯為追逐金錢財勢墮落為蓄意殺人犯的故事,不僅揭示瞭利己主義惡性膨脹的嚴重後果,同時更揭露瞭金錢至上的美國生活方式對人的普遍的罪惡性腐蝕毒害作用。這時期作者盡管也受社會進化論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的影響,且把它們運用於人物構思和心理刻畫上,但他把他們跟社會環境緊密結閤起來,並未陷入生物和情欲的泥淖,反使作品具有豐滿的現實主義內容和巨大藝術感染力。1928年訪蘇後,隨著德菜塞政治立場的轉變,他的創作也開始走嚮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道路。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德萊塞訪蘇印象記》(1928),政論集《悲劇的美國》(1931),短篇小說集《婦女像》(1929)等。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文學揭開瞭一個新時期。這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這二十年間,群星燦爛,異彩紛呈,顯現齣空前繁榮的壯觀。當時,西奧多·德萊塞異軍突起,馳騁文壇,獨領風騷;他既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第一位傑齣的作傢,也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在美國文學史上,他是不帶偏見地率先如實描寫瞭新的美國城市生活,厥功奇偉。他擁有許多忠實的追隨者,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同時代人捨伍德·安德森(1876—1941)等名傢都在內,他們正在他的周圍茁壯成長,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的青睞。這個新秀群落不斷地推齣力作,使二三十年代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富有成果的時期,他們中間,諸如辛剋萊·路易斯(1885—1951)和多斯·帕索斯(186—1970)等名傢無不深知德萊塞為他們創作開闢瞭道路。此時剛開始文學生涯的斯科特·菲茨傑拉德(186—1970)甚至譽稱德萊塞是當代美國的最偉大的人物。1930年路易斯在榮獲諾貝爾文學奬的莊嚴儀式上的答詞中,還嚮全世界昭示瞭德萊塞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偉績。作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美國作傢,路易斯認為德萊塞纔是榮膺該奬的更佳人選,說:“德萊塞常常得不到人們的賞識,有時還遭人忌恨,但跟任何彆的美國作傢相比,他總是獨闢蹊徑,勇往直前,在美國小說領域裏,為從維多利亞時期和豪威爾斯式的膽怯與斯文風格轉嚮忠實、大膽和生活的激情掃清瞭道路。沒有他披荊斬棘地開拓的功績,我懷疑我們中間有哪一位——除非他甘心情願去坐牢——敢把生活、美和恐怖通通描繪齣來。”因此,美國評論傢認為,德萊塞忠於生活,大膽創新,突破瞭美國文壇上傳統思想禁錮,解放瞭美國的小說,給美國文學帶來瞭一場革命,並且把他跟福剋納、海明威並列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僅有的三大小說傢。

德萊塞又是美國文學中第一位來自下層社會、非盎格魯—撒剋遜血統的重要作傢。本來美國作傢中齣身貧寒並不罕見,畢竟都屬於美國社會內部的“自己人”。然而,德萊塞是在1871年8月27日齣生於印第安納州特雷霍特市郊的一個德國移民傢庭,顯然是一個外人。他秉性剛烈,桀驁不馴,曾經自嘲為“以實瑪利,一個流浪漢”①,意謂化外之民,備受歧視。德萊塞的父親是一位虔誠、古闆、平庸無能的天主教徒,當年為瞭逃避兵役流亡到美國,婚後生下瞭十幾個子女,不幸經常失業,而且胸襟狹隘,執迷不悟,對待子女猶如暴君,以緻大多數子女淪入不正經的生活,甚至墮落。隻有保羅·德列塞除外,他開頭僅僅是個闖江湖的滑稽藝人,後來成瞭流行歌麯作傢,紅極一時。在他弟弟德萊塞的心目中,不消說是成功的榜樣。德萊塞的母親,秉性溫柔,剋勤剋儉,是來自賓夕法尼亞的、具有斯拉夫血統的孟諾派的新教徒。德萊塞八歲時,目不識丁的母親為生活所迫,帶著他和其他三個幼小孩子離開瞭傢庭,在中西部從一個市鎮流浪到另一個市鎮。因此,子女們經常被迫輟學。他們一傢人始終過著極其窘睏而又遭人非議的生活。德萊塞的童年,飽嘗貧睏無知之苦。那段辛酸的生涯,後來他全都寫進瞭《美國悲劇》的開頭幾章裏去。 ①《聖經》中一人物,為亞伯拉罕與夏甲之子。夏甲為亞伯拉罕之妻撒拉的使女,後來夏甲與以實瑪利被撒拉逐走,住在曠野裏。見《舊約·創世記》第16章第1—6節,第15—16節,第21章第—14節。1887年他初次獨自來到瞭芝加哥,先後在餐館和五金公司乾粗活,盡管如此,他還是被這個充滿興奮和刺激的大城市生活所吸引。188年,他在一位好心的中學老師慷慨資助下進入印第安納大學念題名源自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傢、哈佛大學教授F·O·馬蒂遜對本書的評語。 書,無奈次年即輟學,到芝加哥某地産公司和傢具公司當收帳員,整日挨門逐戶去斂錢,使他接觸到下層社會各種人物和陰暗麵,為日後創作積纍瞭豐富的素材,也決定瞭他的創作中的悲劇性思想和自然主義色彩。正如捨伍德·安德森所指齣的:“大概世上自古以來存在過的一切抑鬱、陰暗和沉重,在他筆下都有所反映。……他神情沮喪,他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生活,因而他描繪生活一如所見——真實,毫不僞裝。”182年,德萊塞進入瞭報界,開始記者生涯,先後在芝加哥《環球報》、聖路易斯《環球—民主報》和《共和報》任職。當時,新聞工作往往成為許多作傢練武之地。德萊塞在芝加哥還目睹瞭一邊是花天酒地,一邊是赤貧如洗的強烈對比。他親眼看到貧窮如何受人鄙視,僞善如何暢行無阻。於是,德萊塞執意要對他目睹的現狀進行道德評價,這不僅是十分自然,而且從主觀上來說,就是他思想、感情和認識的開端,從而引導他去構思創作自己的小說。185年,德萊塞寓居紐約,正式從事寫作,同時編輯雜誌,經常往來於芝加哥、聖路易斯、托萊多、剋利夫蘭、匹茲堡各大城市之間,視野較前更為深廣地接觸到當時現實生活中各個不同的層麵,親眼目睹瞭貧民窟、酗酒、色情、凶殺、拐騙、搶劫……使他更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美國的現實是一種“殘酷的、不公道的現實”,是一個“毀滅的過程,而幸福隻不過是幻想而已”。德萊塞想把這些真相在報刊上反映齣來,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當我想談談窮人的痛苦和他們身受的壓迫時,我受到瞭嘲笑。於是,我就拋棄瞭新聞記者的工作而開始寫作,來揭發社會上不公平的事情。”

德萊塞的審美能力根本沒有經過係統的培養。從青少年時代起,他隻要有機會接觸到書籍,就會廢寢忘食,埋頭閱讀。在幾部自傳體的作品中,他情不自禁地迴憶往昔讀書的樂趣。比如說,他在奧索小鎮圖書館裏曾經讀過莎士比亞、歐依達、《湯姆·瓊斯》、勞拉·瓊·利比、華萊士的《本·赫爾》、狄更斯、卡萊爾,還有笛福的《摩爾·弗蘭德斯》,給年輕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最有意思的是,人們一直把德萊塞尊稱為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的大師,但德萊塞本人卻一概加以否認,一再聲明年輕時他“壓根兒沒讀過左拉的書”。事實上,對德萊塞的創作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巴爾紮剋。德萊塞在《自述》中迴憶道,讀瞭偉大法國現實主義作傢巴爾紮剋的作品,對他說來,不啻是一場“文學道路上的革命”。他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我簡直跟巴爾紮剋以及他筆下的人物一同吃飯、一同睡覺、一同做夢、一同呼吸,腦子裏裝的是他的想法,眼裏看到的是他描繪的城市。”後來在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裏,他覺得巴爾紮剋“突然給我打開瞭一道吸引我走嚮生活的新的大門”。德萊塞寫道,“這纔是個有眼力、有思想、有感受的作傢,通過他,我看到瞭如此廣闊的景象,簡直使我驚訝得目瞪口呆——通過法國人的眼睛,我看到瞭整個巴黎,整個法國,整個生活。”德萊塞認為,“巴爾紮剋的哲學推理有點誇張,但卻十分齣色;他處理各種重大社會、政治、曆史以及宗教問題都是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他憑藉自己的天纔,顯示齣好象對各種問題都有直接而又無可辯駁的知識;這一切就象天纔和預言傢的真本領,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著瞭迷。但願我也能具有這樣一種洞察力!”殊不知就在德萊塞對巴爾紮剋欽佩得五體投地之時,他“卻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所處的世界獲得瞭一種新的、形象的認識”,十分驚異地發現,“在這裏〔美國〕竟和那裏〔法國〕一樣,都有可資描寫的事物”。換句話說,年輕的德萊塞早已下瞭決心,要用巴爾紮剋式的方法來描寫美國的生活。以上這些自述,對我們瞭解德萊塞從事文學創作之前的思想基礎是極為重要的。此外,他還如飢似渴地研讀過史蒂文森、大仲馬、托爾斯泰、愛倫·坡、司各特、薩剋雷、哈代、歐文、霍桑、顯剋維支等名傢的作品,深深地被這些文學大師塑造的人物所感動,從而産生瞭急欲錶現美國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的創作激情。由此可見,盡管人們常常指責德萊塞文學修養欠佳,事實上,他早已作好充分創作準備。二十世紀初,德萊塞的頭一部長篇小說《嘉莉妹妹》在美國文壇上一齣現,就産生強烈反響。由於作者在小說中通過嘉莉的發跡與赫斯特伍德的敗落,對當時流行的社會道德傳統標準提齣瞭直接挑戰,使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作傢贏得瞭很大聲譽,正如路易斯贊揚《嘉莉妹妹》“象一股強勁的自由的西風,席捲瞭株守傢園、密不通風的美國,自從馬剋·吐溫和惠特曼以來,頭一次給我們悶熱的韆傢萬戶吹進瞭新鮮的空氣”,另一方麵也使作者多年來一直受到責難和攻擊。因為那時美國正經曆著一場急劇的社會變革,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同時也是整個美國文學沉湎於理想主義的時代,許多作傢熱衷於描寫人生的樂觀方麵,正如豪威爾斯所說的“生活中笑盈盈的一麵,那正是美國的特色”,小說被視為消遣品,作品中往往充滿虛無縹緲的理想或浪漫色彩,而對生活中的現實,主要是貧富兩極分化,掠奪者與被掠奪者之間生活懸殊,以及種種醜惡現象,則毫無反映。德萊塞在《嘉莉妹妹》中卻如實揭示瞭美國社會生活的陰暗麵,結果作者不斷受迫害,小說竟被列為“禁書”,不準在美國齣版。盡管如此,德萊塞還是堅持認為:“生活就是悲劇,……我隻想按照生活的本來麵目來描寫生活”,他“寜願餓著肚子跑到紐約格林威治村來寫幾部反映真實的小說”。他就憑著那股傻勁,鍥而不捨地堅持著,“一年接一年,寫齣瞭他的生動有力的小說,描寫被壓迫的婦女,暴露巧取豪奪的美國金融傢,或是剖析中産階級下層的各種慘痛的悲劇”。這些小說包括德萊塞的其他三部第一流作品,即長篇小說《珍妮姑娘》(1911年,被稱為《嘉莉妹妹》的姐妹篇)、《金融傢》(1912年,“欲望”三部麯之一)、《美國悲劇》(1925年),以及《巨人》(1914年,“欲望”三部麯之二)、《“天纔”》(1915年)、《堡壘》(1946年)、《斯多噶》(1947年,“欲望”三部麯之三),總計長篇小說八部,短篇小說集四部,戲劇詩歌各兩部,特寫、散論、政論七部,留下瞭巨大的、珍貴的文學遺産。

過去,美國文學界經常爭論不休的,就是德萊塞的文體問題。的確,他寫得不那麼文雅精緻,有時行文滯重,甚至文理不通,用詞不當。但是,正如不少評論傢所指齣,他的作品中並不是全然如此。在很多情況下,德萊塞的描寫是極其成功的。事實上,有不少章節他寫得嚴謹緊湊,文采斐然。就以《美國悲劇》為例,盡管小說容量龐大,頭緒紛繁,但在很多章節裏,作者還是完全能寫齣簡潔,甚至於優秀的華彩樂段來的。比如,本書第三捲第十三章描寫剋萊德案發後在伯父傢中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德萊塞在短短的篇幅之中敘述得清晰、洗練,而又富於層次感,要不是大手筆,斷斷乎寫不齣來的。本書第二捲,主要描述剋萊德與貧傢女、闊小姐之間的三角戀情,不消說,德萊塞又成瞭一位能乾練達、諄諄善誘的新聞記者。德萊塞在《美國悲劇》結尾處幾個場景的描寫,更有一種能言善道的特點。德萊塞還擅於塑造人物,象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剋萊德、赫斯德伍德和柯帕烏等都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典型。特彆重要的是,德萊塞善於通過大量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社會背景,使他的小說不僅具有生活真實感,而且還生動地再現瞭一個曆史時代。他的許多作品都被改編成劇本,搬上舞颱,映現在銀幕上,受到國內外觀眾歡迎。曆經半個多世紀的論爭、研究和比較,德萊塞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越來越被評論傢和廣大讀者所承認。他們認為:德萊塞的小說氣勢恢宏,內容廣博,形象豐富,引人入勝。

德萊塞慧眼獨具,很早就發覺美國報刊上大肆渲染的凶殺案中,凶犯通常並不是僅僅齣於仇恨,而是被一種想在社會上齣人頭地的強烈欲望所驅使。因此,德萊塞認為,這恰好是對美國虛僞的道德標準的強有力的控訴。這類凶殺案總是與私戀事件有牽連。德萊塞從1914年起仔細研究過十幾起此類案件,其中即有切斯特·吉萊特於1906年在紐約州邊遠地區,荒無人煙的大比騰湖上溺死女友格雷斯·布朗一案。案發後切斯特被判處死刑。但在德萊塞看來,象切斯特這些人所以會殺人,多半是因為他們頭腦簡單,抵禦不瞭美國人那種羨慕榮華富貴的世俗欲望的引誘。在德萊塞看來,造成殺人慘案的,不光是罪犯本身,而主要該歸咎於美國這個社會,因為當時美國社會崇尚那種僅僅接納少數人的荒謬絕倫的價值觀念,並對兩性關係懷著如此病態的恐懼心理。切斯特案情梗概,後來就成為德萊塞的《美國悲劇》(原名《海市蜃樓》,後改今名)主要故事框架。當然,作為小說傢,德萊塞以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麵為背景,采用大量細節塑造人物,將凶手犯罪的前因後果及其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小說主要故事雖以切斯特一案為原型,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帶有推理小說的一些特點,但是,可以肯定,德萊塞的興趣重點,並不在於案件的偵破,而是在於研究當時美國之夢的一個受害者。當時美國社會上,確實有許多青年人,特彆是那些齣身低微、傢境貧睏的窮小子,無不夢想在社會上齣人頭地,或者一夜之間突然發跡,成為百萬富翁,或者癡心妄想,有朝一日能高攀上富傢女,有錢有勢,享盡榮華富貴。大肆渲染這類題材的文藝作品,充斥當時美國文壇。德萊塞在某種程度上說雖也采用瞭這麼一個關於美國夢的寓言(有時也叫一個關於美國人生的傳說),但他反其道而行之,將它的大團圓結局顛倒瞭過來。顯而易見,圓瞭這美國夢的可說是絕無僅有,大多數人隻落得遺恨終生,甚至喪失性命。正如德萊塞在他的小說中早就說得最清楚:“社會活動的範圍畢竟劃得涇渭分明,誰要是越齣一步,就注定要滅亡。”(見拙譯《珍妮姑娘》第277頁,外國文學齣版社)可惜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執迷不悟,熱衷於美國夢。這就足以說明德萊塞遠在七十多年以前寫的這部巨著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德萊塞在《美國悲劇》中描寫瞭主人公剋萊德·格裏菲思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凶殺犯、最後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捲。第一捲描寫剋萊德這個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樣受到外部世界腐蝕與毒害,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玩世不恭、怙惡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車碾死女孩,逃離堪薩斯城為止,這是小說故事的準備階段;第二捲描寫剋萊德與富商伯父薩繆爾·格裏菲思邂逅後,以窮親戚的關係來到萊柯格斯廠內充當工頭助手,隨後陷入與窮女工羅伯達、闊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戀情。為瞭高攀桑德拉,剋萊德甘願違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準則,犧牲羅伯達,於是,他就通過翻船陰謀乾掉瞭這個被他誘奸而懷孕的年輕的女工。事後,剋萊德卻落荒齣逃,逍遙法外;第三捲主要描寫案發之後,剋萊德如何被捕入獄,受審和定罪,其間還穿插著美國兩黨和司法機構利用剋萊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機的醜聞。最後經過終審判決,剋萊德被送上瞭電椅。小說結尾處,還描寫牧師齣場,為臨終之前剋萊德尋求靈魂拯救的故事。小說內容並不新穎,但在一個象德萊塞那樣具有同情心和悲劇感的作傢手中卻成為傑作瞭。要全麵評析《美國悲劇》,對拙文來說,顯然難以勝任,所以隻好扼要地作一些介紹。《美國悲劇》的主人公剋萊德,是正如德萊塞所說的“欲望強烈,但是資質可憐”那一類人,根本不是一個英雄人物。他從小就反對父母的宗教狂熱,當上侍應生,大飯店的富有和豪華使他眼花繚亂。在他比大多數人敏感而極易受外界影響的頭腦裏,似乎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追求金錢和美女。無奈他個人所作所為,卻錶現得極其軟弱無力,竟被稱為“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懦夫”。他陷入瞭究竟是忠於羅伯達、還是追求桑德拉的極大矛盾之中。小說問世的二十年代,美國社會崇尚僞善的侈談,並沒有好好地去培養青年一代。美國的實利主義,使青年人認為,有瞭金錢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內;因此,《美國悲劇》就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個嚴厲的控訴。

德萊塞嚮來擅長於鋪陳實例,積聚細節;在《美國悲劇》中,他誌在證實,平庸的生活理想正在腐蝕著青年一代;如果不提供充分的曆史事實是決不能令人信服的。小說之所以篇幅驚人,原因就在這裏。為瞭保證敘述的準確性,德萊塞確實引用瞭大約三十年前美國傳媒報道,隻不過這些素材早已極其巧妙地和主人公性格發展融閤在一起,看不齣任何拼湊痕跡。當然,德萊塞曾坦率地承認,他早年嚮往金錢財富帶來的歡樂,後來纔屏棄紙醉金迷的生活。正如美國評論傢所指齣,德萊塞不斷地用小說來批判他當初追求過的東西。

1915年,德萊塞到故鄉特雷霍特舊地重遊,追憶往事,搜集素材,為創作小說作準備,1919年開始動筆,1925年《美國悲劇》由波尼與萊弗賴特齣版公司正式齣版,立即轟動全國,這在他還是生平頭一遭。國內外許多名傢,諸如亨利·門肯、捨伍德·安德森、H·G·威爾斯、阿諾德·貝內特等人,都在各傳媒紛紛撰文,嘖嘖稱贊。作傢約瑟夫·伍德·剋魯奇(183—1931)甚至贊揚瞭德萊塞的風格,稱《美國悲劇》為“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美國小說”。想不到連過去一味責難的反對派斯圖亞特·謝爾曼,都著文贊揚說:“這部小說描寫得如此大膽,如此機智,如此徹底,如此真實,因而也就具有如此深刻的道德感染力,我不知道在美國小說中,有哪一部可以與之相比擬。”隨著歲月流逝,《美國悲劇》顯示齣它越來越巨大的現實主義力量和影響。最有說服力的一個實例,就是曆來敬佩德萊塞的黑人作傢理查·賴特(1908—1960)的名作《土生子》是最明顯地受到《美國悲劇》的影響的。《美國悲劇》問世以來,近三十年過去瞭,文藝評論傢歐文·豪(1920—)重讀之後,仍然熱情洋溢地著文指齣:“從小說傢的首要任務是描繪齣一幅既可信而又有重要內涵的想象中的社會畫麵來說,德萊塞是美國的巨人之一,是美國僅有的屈指可數的巨人之一。小說在敘述中一次又一次嚴厲地抨擊社會,深深地沉浸在人的痛苦裏,並把人們在狂熱時下意識的各種不定形的欲望深挖齣來,這一切都使我大為感動和震驚。這部作品完全可以說是一部傑作。”

德萊塞在此後的二十年中,再也沒有推齣更為重要的力作。他主要緻力於社會活動和政論文寫作,齣版過一些短篇、特寫、散論、政論等集子。1927年,德萊塞訪問瞭蘇聯,1941年被選為美國作傢協會主席,1944年獲美國文學藝術學會榮譽奬。1945年8月,德萊塞加入美國共産黨,同年12月28日病逝。

現在德萊塞的作品早已進入瞭世界文學寶庫。德萊塞——對我國知識界和廣大讀者來說,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瞭。遠在三十年代初,偉大的新文學運動先驅瞿鞦白就撰文介紹德萊塞,他在題名為《美國的真正悲劇》一文裏,說德萊塞的“天纔,象太白金星似地放射著無窮的光彩”,並指齣“德萊塞是描寫美國生活的極偉大的作傢”。德萊塞的幾乎所有重要作品,特彆是他的八部長篇小說和一些優秀短篇小說,都相繼譯成中文,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德萊塞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成名作《嘉莉妹妹》和代錶作《美國悲劇》,早已列為我國大學文科必讀教材。近年來國內還齣版瞭《德萊塞文集》(由上海譯文齣版社分捲齣版)以及一些評述研究德萊塞生平與創作的論著,對德萊塞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看來德萊塞的作品不僅是我國作傢、藝術傢、知識分子和廣大讀者情有獨鍾的暢銷世界名著,而且也是研究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及其社會曆史畫捲的現代經典著作。

附錶—德萊塞語錄: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美國的悲劇》

“人生的最高理想是為人民謀利益。”——《美國的悲劇》

“從愛情産生的嫉妒,並不因愛情的消滅而消滅。”

“真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又是商業成功的秘訣。誰能守信不渝,誰就能成功。”

“在世界上,一切都不過是暫時的存在,終歸都是要死的,除開善良——心靈的善良之外。”——《珍妮姑娘》

“在宇宙裏,平安就是智慧。”——《珍妮姑娘》

“世界總是要按照它自己的意願嚮前行進。”——《珍妮姑娘》

“雖然人生有時似乎太殘酷,自然的美卻是始終如一的。”——《珍妮姑娘》

“正當的生活無非就是不聲不響地去適應社會,隻不過略略加瞭點自己的見解來製定個人行為的是非標準罷瞭。”——《珍妮姑娘》


圖書目錄


美國的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極經典的名著。

評分

至今印象深刻

評分

老套故事,無甚文采。難怪輸給劉易斯賽珍珠,得不到諾奬

評分

男主真是可憐可恨又可氣誌大纔疏之渣男,莫非是巨蟹男?慚悔錄裏的盧梭也是這個德行

評分

似乎是從LIU YIBO同學那裏藉來的書,估計是縮寫本。在一中對麵的澡堂子裏,我一邊等著身上的水珠蒸發,一邊拿著這本書閱讀。

讀後感

評分

首先,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伟大在于其描写的人的苦难。德莱塞写现实生活中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悲剧,是他的杰出之处。 其次,德莱塞的稚嫩之处在于,他在写到克莱德害死罗伯达之后,偏离了批判现实主义,开始走上乏味的探案和审判过程,不得不说是一种...  

評分

正是特朗普如同“奇迹”般的当选美国总统之际,来看这部德莱塞最宏篇巨作的这部小说,似乎有种奇特的荒诞感,一个勉强可以说是美国梦的成功吧,对于特朗普来说至少在政治上是成功了。而对于克莱德来说却是美国梦碎,这也是标题所说的“美国悲剧”。 克莱德犯罪了吗?这是一个很...  

評分

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看完《美国的悲剧》,第三部分看得比较简略。第一感觉是小说的主人翁克莱特活得太自私,他的悲剧是自找的。但是为何这样一个故事却被德莱塞认为是“美国的悲剧”?克莱特的普遍意义在哪里? 首先可以从角色的设定上来分析。《嘉莉妹妹》和《欲望三部...  

評分

这几年看书都特别功利,事实上我已经有接近半年时间没有看过小说,而会看德莱赛,不过是因为它是上基督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程的课程读物,也是因此,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关注美国两字儿,而抱着应付课堂讨论的态度抽取着其中的基督教因素。 这本...  

評分

读了差不多三年,终于将德莱塞主要的作品和杂文看完了。An American Tragedy是新近看完的。这部作品被称为德莱塞的巅峰期作品不为过,虽然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温情还存的《珍妮姑娘》,但不可否认这部作品尖锐地点出很多让人深刻反思的观点。如果说其他作品还隐隐透露希望的话,...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美國的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