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阿希姆·費斯特(Joachim Fest,1926-2006):
德國最重要的曆史學傢、作傢之一,納粹德國研究權威,曾齣任北德意誌廣播電視颱主編、《法蘭剋福匯報》發行人,另著有《希特勒傳》《施佩爾傳》《第三帝國的麵目》等。
本書的書名是“帝國的崩潰: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末日”。
本書另有一個副標題是“一段曆史的速寫”。
本書集中描寫瞭希特勒及其第三帝國於1945年最後二十多天在蘇軍圍睏下發生的事件。包括戰爭的態勢,納粹黨的抵抗活動,希特勒本人的心理與行蹤,總理府地下避彈室的末日生活,與愛娃的婚禮、舞會,以及自殺過程。尤具價值的是:本書對納粹現象提齣瞭震撼人心、事關人性的解釋。
本書結尾處提及瞭一些作者和他們的作品,並對部分作品作瞭簡短的評述,他們對事情經過的瞭解常常有著顯著的擴大。但反映事情的經過和與這一背景相關的重要觀點的整個畫麵,卻是呈現在瞭麵前。即使是這本書,它不想也不能是一種推動。它稱自己為“一段曆史的速寫”。在4個敘述性的章節裏,它描寫瞭地下避彈室裏和被捲入遭摧毀漩渦的首都裏,在災難不可避免的逼近的重壓下所發生的亂哄哄事情的全過程。其中穿插瞭4個短小的思索性章節,詮釋由這一事件而進入我們視野的關鍵詞。
一個處於“極端狀態下的”國傢:下麵就將一頁一頁地講述它的情況。因為有這個必要,所以也講述一些導緻它産生和有瞭這種鋪墊纔能更好地理解的一些情況。
多年前看过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一部影片,《目标希特勒》。这部影片将第三帝国频临崩溃前夕的场景展现开来。而手头的这本书,《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则将这末日乱象生动地再现出来。 这部以崩溃前夕的第三帝国时期为背景的大众历史读物,以逼真再现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态...
評分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本书试图再现在纳粹德国被灭亡的最后十四天(也就是柏林会战)中希特勒及其部属的所作所为及其生活环境。 随着苏联红军进攻柏林的序幕拉开,第三帝国的灭亡日渐逼近。希特勒似乎并不像他自己鼓吹的那样勇敢和无畏,早在1933年他...
評分文/文小妖 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成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至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然则,凡事都讲究一个“物极必反”。随着1941年,纳粹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12月,纳粹的盟友日本偷袭珍珠港...
評分1,恩斯特•格拉维茨,红十字会的副主席和“党卫军的帝国医生”,听说这个政权的头头脑脑打算撤离这座城市,就召集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吃晚饭。当大家都坐下来以后,他把手伸向桌子下方,拉响了两颗手雷,把自己和全家送上了空中。 2,有报告说,高炮部队的女炮兵英格...
評分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6-01-11/286910.html 已发稿 “即使是我的手抖动,即使连我的头也抖动,我的心永远也不会抖动。”曾经不可一世第三帝国的掌门人,如今有着肿胀起来的脸部,还有厚的已呈灰黑色的泪囊,越来越醒目地向前突起。他佝偻着,走路奇怪地左...
作者很牛,但是寫的就那樣吧。著名電影就是在此基礎上拍成的~
评分看在陳曉春翻譯的麵子上,給個四星啦,雖然他的德語精讀課我不喜歡
评分感覺像是各種野史啊迴憶錄啊的綜閤整理版。作者說寫這本書是因為有讀者問希特勒在人生最後幾天是怎麼過的,但是呢,我總覺得作者還是有點主觀臆斷,對希特勒的評價還是過於片麵。
评分可讀性很強,就是不曉得史料真實度到底有多少,鑒於自傳式寫作和目擊者實感代入很好理解。作者傾嚮於將希特勒和整個德意誌定義為「具有極端性格和毀滅傾嚮」好帶感。
评分一本記錄第三帝國崩潰的書,不幸的是,書有點乏味,可能是我被三方將領好長的名字弄到崩潰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